ID: 24484259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81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跨越豪放与婉约,遇见立体的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深度解读与比较阅读》 AI赋能教学设计 一、 课题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中的一个篇目。《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婉约词代表作,与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本教学设计以《江城子》为基点,通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深入分析苏轼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深情,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突破对苏轼“豪放”的单一认知,构建其作为完整“人”的立体形象,理解其复杂深邃的精神世界。 二、 学情分析 (一)已有基础: 学生已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对苏轼的豪放词风及其旷达形象有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诗词诵读和意象分析能力。 (二)潜在困难: 1.对苏轼婉约深情的一面感到陌生,可能形成认知冲突。 2.对“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理解可能停留在概念层面,需引导深入文本品味。 3.将两首风格迥异的词作关联,并上升到对作家完整人格的认识,需要教师搭建思维支架。 AI赋能点: 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授课,使用平台提供的数字技术、AI生成数字人等增强学习体验,辅助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导入平台的视频范读与自主诵读,感受词作低沉哀婉的韵律美,品味其精炼传神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借助AI技术生成相应的场景,赏析词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比阅读,发展比较、分析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借助平台提供的数字技术辅助其能力的培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词深婉沉郁的意境美,体会苏轼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深情,提升古典诗词的审美品位。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一个超越“豪放”标签的、有情有义的、真实的苏轼,利用AI数字人理解其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把握其深挚的思想情感。 难点:通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对比,深入理解苏轼人格与词风的多样性。 六、教学准备 教师: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导入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并准备相关资源;利用AI工具生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人物活动场景,制作“数字人苏轼”的总结视频。 学生:完成学案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 七、课前自主学习(学案前置) 学生通过学案,自主完成: 1.阅读苏轼简介及本词写作背景,初步知人论世。 2.结合注释,疏通词意。 3.初步诵读,并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记录初读感受。 八、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AI视频诵读,创设情境 (3分钟) 情境渲染:播放由AI语音合成器生成的《江城子》低沉哀婉版朗读音频,配以幽远的古琴曲和朦胧的月夜松冈画面。 分享初感: 教师提问:课前大家已经初读此词,结合刚才的聆听,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学生分享:“悲伤”、“凄凉”、“心痛”等。 教师点题:“我们熟悉的苏轼,是‘大江东去’的旷达哲人。而此刻,我们听到的是一个‘泪千行’的深情丈夫。今天,让我们跨越豪放与婉约,遇见一个立体的苏轼。” (二) 诵读感知:跟读AI诵读,把握基调 (5分钟) 再次播放AI视频范读,提示学生关键词句(如“两茫茫”、“自难忘”、“泪千行”)要注意语调、节奏和重音。 学生模仿跟读:学生跟随AI音频进行模仿朗读,体会哀婉基调。 个性展示:邀请1-2名学生朗读片段,师生共同评价,聚焦于情感表达的准确性,进一步感受深挚的情感。 (三) 文本研读:以法析情,思维可视 (12分钟) 核心任务:请从“虚”与“实”的角度赏析全词。 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链引导:词中哪些是“实”写?(现实的词人形象、环境) 哪些是“虚”写?(梦中的场景) 二者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