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7654

江西省九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2926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语文,图片,试题,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6 7 11 12 15 19 20 答案 B D D C D C C B D 1.B(A项,“后两千多年则以稻作文化为主”不正确。材料一说“进入宋代以后,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登上 了主角地位”,选项夸大了时间和地域范围。C项,“这主要是因为长江流域粮食供养能力不足”不正 确。材料二说的是“其中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粮食供养能力是一大关键因素”。D项,关系颠倒,应 是后者决定前者。) 2.D(“也是稻作文化的精髓所在”于文无据,且文中也没有论及“稻作文化的精髓”为何物。) 3.示例:①稻作文明的发源地 ②也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全世界约一半人的主粮(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4.①由这两句诗可知,辛弃疾生活的南宋,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登上了主角地位。 ②两句诗描绘出优美动人的夏夜山村田园风光,体现了生活在水稻种植区的作者较高文化素养和艺术 水准,以及田园牧歌式的精神世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5.①这一观点形象地揭示了稻作农业对长江中下游史前文明的诞生起到决定性作用。 ②稻作农业让长江流域原始先民们获得了稳定而丰富的生活资料,并从整体上改变了采集和渔猎的经 济形态,实现了文明的一次大飞跃。 ③稻作农业支撑了先民大规模人口繁衍,造就了典型的农耕文明形态,深刻地影响了先民的文化心理 结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D(李庄、黄河都是其父的战友”不正确。李庄、黄河是小说中的人物,也许带有其父战友的影子,但 不能因此就说他们是其父的战友。) 7.C(“软弱无助的一面”分析不正确。这些描写表现的是李庄在濒临绝境时见到战友后激动、喜悦之情。) 8.①这是李庄在穿越时一遍又一遍呼叫的话,可见黄河在李庄头脑中印象深刻,反映了两人之间深厚的 革命情谊: ②李庄在现实中的战场上也多次呼叫黄河,折射出战斗的惨烈、形势的紧张,寄寓了作者对革命前辈 的崇敬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李庄叔叔脑袋里的炮弹皮无法取出,不得不终生忍受病痛的折磨; ②李庄和黄河虽得以幸存,但无数战友英勇牺牲了,未能活到胜利那一天: ③现实中,父亲和战友们渐渐老了,在回忆从前的故事时常常抱头痛哭,充满悲情。(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EG(标点如下:方平首乞合枢密之职于中书,以通谋议。帝然之,遂以宰相兼枢密使。)(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D(“不效,则治臣之罪”的“效”意为“成效、成功”。) 12.C(“方平坚决拒绝立颍王为太子”不正确。材料一说:“方平抗声曰:‘必颖王也,嫡长而贤,请书其名。 ”意为:“方平高声说:‘一定立颍王为太子,既是嫡长子又贤明,请写下他的名字。”即坚决要求立颍 王为太子。) 13.(1)张方平性格豪爽有气节,退休之后,议论时事更加恳切,对于用兵、判案,尤其反复陈说。(慷慨” “益“反覆”各1分,句意通畅1分) (2)然而从庆历以来直到元丰年间的四十余年,他和皇帝议论天下大事,体现在奏章中的就有很多。 【C-026】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 文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月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紫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日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