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8539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7544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有这样一个月夜,它化为诗人的灵感,融入千古的诗意, 以“孤篇盖全唐”,跨越时空长河而熠熠生辉。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学习目标: 品味词中“江”“月”“潮”等意象的艺术表现力,感受诗中意境之美与情感之深沉。 梳理诗人的情感脉络,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生死离别之情及深切思念。 理解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宇宙永恒的深刻反思,体会盛唐文人开阔的精神境界。 张若虚(约660-约720),初盛唐之交诗人,扬州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刑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其诗作语言清丽(清澈、明净、秀美),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 写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 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文体知识 《春江花月夜》,其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体诗。乐府是一种合乐即可唱的诗。 《春江花月夜》本为古乐府旧题,初为吴地民歌,后被引入宫廷改制成宫廷乐曲。后来,音乐失传,只剩诗歌形式,而成为隋唐以来宫体诗的题目。 宫体诗题材比较狭隘,多写宫中琐事、男女恋情。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付旧题以新意,语言清新,化腐朽为神奇, 从而成为千古绝唱。叙写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将对人生、 宇宙的某种探索自然巧妙地融合在诗中,使面貌为之一新。 南朝开国君臣大多是以军功起家的将领,文化不高,品味庸俗,时世的动荡与身份的大起大落,使得他们及时行乐的想法异常强烈,对奢靡与女色的贪求往往以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南朝商业至齐梁时十分繁盛,都市里大量出现的秦楼楚馆和商贩娼妓,构成了南朝文化特有的商业气氛。 本诗一洗宫体诗的浮靡艳丽,营造出了一种纯净空明的境界,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 宫体诗 春、江、花、月、夜 五个名词,五个意象,五幅画面, 交错出现,仿佛一首交响诗。 春: 全诗的总背景、大的时间范畴 夜: 具体背景 题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月 题目解读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yàn diàn xiàn tīng xiān pǔ piān zhēn xiá jié 初读感知: 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