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8744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9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49353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
  • cover
(课件网)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独)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唯独您最后来慰问,难道是有什么指教吗?”老人说:“有该说的。身份尊贵而傲视他人的人,百姓就会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他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越要想到下面的百姓;官职越大,越要小心谨慎;俸禄越丰厚,越不能索取分外的财物。您谨慎地遵守这三条,就足以把楚国治理好。” 通假字 考情分析 考点解读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句中“生”就例如:代表“性” 学习通假字,一方面要积累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另一方面要通假特点来推断语境中的通假字, 考点解读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句中“生”就例如:代表“性” 学习通假字,一方面要积累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另一方面要通假特点来推断语境中的通假字, 常见类型 一、同音通假: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 1.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厌”通“餍”,满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蚤”通“早”,早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通“背”,违背【希望项伯您详细地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违背他的恩德的。】 4.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匪”通“非”,不是 常见类型 (二)双声通假:是指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相同,韵母不同。 1.毋内诸侯。(《鸿门宴》) “内”通“纳”,接纳 2.莫春者,春服既成。(《侍坐》) “莫”通“暮”,迟,晚 3.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 亡”通“无”,没有 常见类型 (三)叠韵通假:是指通假字与本字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1.遂散六国之从 从,通“纵”,合纵 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常见类型 (四)形近通假:字形相似但发音不同的通假字 1.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被”通“披”披散,散开 2.王说,曰:“《诗》云……”(《齐桓晋文之事》) “说”通“悦”,高兴 3.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生”通“性”,天性 4.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 “责”通“债”,债务【那么我就可以偿还先前遭受的屈辱所欠下的 “债” 了】 教材小练【191页】 (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_____同_____,____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