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080

15《金色的鱼钩》课件

日期:2025-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119124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金色的鱼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金色的鱼钩 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人。 松潘草原 红军长征途中穿越的地方。位于四川省,纵横300多公里。上面看上去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泥塘,气候变化莫测,环境极为恶劣。 青稞 威胁 收敛 搀扶 抽噎 瞻仰 搪瓷碗 鱼饵 奄奄一息 无边无涯 支吾 弥漫 liǎn chān kē 学认字 xié yē zhān táng ěr yǎn zhī wu mí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默读课文,根据小说的情节,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1、2自然段)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三个病号以及老班长称呼的由来。 (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我们”三个病号吃,而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第23-33自然段)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我们”心情无比悲痛。 (第34自然段)“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让“鱼钩”精神永放光芒。 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互动课堂 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再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任务一 默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和蔼可亲 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饱经风霜。 外貌描写 的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细心 关心战士们 的老班长 的老班长 从那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关心战士们 的老班长 舍己为人 的老班长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的老班长 任务二 圈画课文中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这是真的吗 老班长用善意的谎言来稳定大家情绪的举动,令人感动。 动作描写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说谎 语言描写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令人感动 老班长要优先保证伤员的营养,但自己的身体也不能垮掉,于是强吃下这些难以下咽的鱼骨头。 动作 描写 吃鱼骨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他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怕苦,不怕难,哪怕牺牲自己。 坦白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