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340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51150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你心中苏轼的形象 豁达乐观的苏轼 踌躇满志的苏轼 豪放不羁的苏轼 旷达自信的苏轼 一、反复诵读,明确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二、分析词的内容,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三、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思念和身世沧桑之感。 学习目标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活动一 所梦何人,角色探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创作背景 活动二 为何而梦,思念溯源 1075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任密州知州,密州蝗灾肆虐,民生凋敝,政治失意,生活困顿。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茫茫”一词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不只是遥远,而是够不着,找不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生命中宝贵的东西失落了,无处可寻,无法可寻。 十年/生死/两茫茫。 ①“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 ②“不思量”而“自难忘”,说明不用有意识的去思念,就已经时常出现在脑海中,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直抒胸臆,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与哀悼,为全文奠定悲痛的感情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 作者为何“不思量”?两句是否矛盾? 直抒胸臆 分句赏析 分句赏析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 ———《亡妻王氏墓志铭》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作者为何“无处话凄凉”?想要话何凄凉? 直抒胸臆 爱妻已死,人生失意 (1)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 (2)政治失意之凄凉。苏轼当时官运不佳,屡被贬放,此时被贬密州,流离坎坷的文豪满肚子的委屈需要发泄和倾诉,可他没地方诉说,也没人敢听他诉说,更没有可以诉说的人。 分句赏析 尘: 情感风尘 (思念亡妻的苦楚) 人生风尘 (仕途坎坷的艰辛)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从想象中的亡妻反应,衬托诗人遭受的不幸和世事发生的巨大变化。 活动三 梦中如何,相逢无言 分句赏析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虚写,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梦境再现与妻子日常的生活场景,妻子还同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打扮的梦境(十年了,这个平常的的场景词人始终不能忘掉),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白描 分句赏析 “相顾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