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346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30388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袁隆平这个人物的。 喜看稻菽千重浪 沈英甲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1959年)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作者借用毛主席的诗作为这篇通讯的标题,有何作用? 阅读课文,梳理基础 1.作者简介 沈英甲,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 学习资源 代表作品有《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尘》等。 字音 一蔸 屏气 分蘖 籼粳 niè xiānjīng 稻菽 shū dōu bǐng 山麓 lù 田埂 gěng (1)正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写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喜看,高兴地看到。稻菽,稻谷。千重浪,指稻谷生长茂盛,被风吹后起伏如波浪的情形。 表达的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1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于科研事业 2 3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2)副标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1992年袁隆平给《人民日报》寄信,用事实来回应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并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活动一: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分别体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按时间顺序找出事例,以事例中叙议结合的句子中的某些关键词语作为归纳“精神品质”的提示和依据。 第一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是怎样来写袁隆平的?怎样表现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1自然段用几个动词突出表现袁隆平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具体事件 精神品质 ①2001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