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本课以 “在乱中立、在迁中兴” 为统领教学的主题,依托对这一历史阶段政权更迭脉络、民族交融情况、社会变迁等相关内容的深入研讨与梳理,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整体意识,从宏观视角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与内在关联,实现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的统一。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的课程标准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而本课需要落实的重点内容有: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 教科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的第一课,从时空来看也是涵盖整个单元。本课的子目有:“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和“十六国与北朝”按时间的顺序推进。 学情分析 (一)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基本内容,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关键战役,还有对三国时期的地方治理模式,八王之乱的爆发背景,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动因,以及两晋与南朝君主的统治概况、淝水之战的基本进程等史实,但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对三国两晋南北朝不同历史时期演进背后的深层逻辑仍是模糊的。(二)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都比较薄弱。 五、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单元导读,分析并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短暂统一;政权并立、更迭频繁的阶段特征。(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2、通过“在乱中立”的主题下阐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过程,以及了解南北政权的特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在迁中兴”的主题下,了解该时期在民族交融、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深刻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六、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二)难点: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盛世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考虑。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在乱中立、在迁中兴”为主题下支撑课堂结构,具体内容:在乱中立的“政权更迭与政权建立”;在迁中兴的“民族交融与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突出在动荡分裂、秩序混乱的艰难时期,社会内部依然能够孕育出民族交融、经济发展等生机,并最终迎来隋唐盛世。该立意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落实唯物史观素养要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随后出现的隋唐统一王朝,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 ———《中外历史纲要(上)》 【问题设计】阅读材料,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 答案:社会动荡,分裂割据,政权对立,更迭频繁,南方初步开发,民族交融 【教师讲授】让我们一起进入第5课,本课以“乱-迁-立-兴”为主题,旨在解读这一时期如何从动荡中确立新秩序、因迁徙而实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