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名称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教学目标设计 【唯物史观】了解美苏冷战形成的背景、表现及世界格局变化等基本史实,理解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 【时空观念】知道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和发展、以及冷战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的,调动爱国奋斗的激情;体会中国的振兴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下的国际格局。 处理方法:以墙为线索归纳冷战发展过程,冷战发展中孕育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归纳三个阶段国际格局演变,最后老师以时间轴对重点进行归纳总结,突出学生主体 难点:冷战特点 处理方法:该课以墙为情境,学习冷战发展全过程,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总结完成学习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学情分析: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有了初中的铺垫,但是有较浓厚的好奇心,老师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四、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分析: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导入 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一首诗,“柏林四国浪间生,至此东西两性情。 待雪梅缄潮近岸,拂云楼矗价连城。 铁丝碉堡南鸿去,实弹荷枪北斗横。 演变和平成一统,清澄霁景起欢声。” 学生给该诗提供题目,由题目“柏林墙”即冷战之墙导入本课学习。由诗分出本节课三个字幕,墙的由来-冷战原因及表现、墙的两侧-冷战的发展、墙的坍塌-冷战结束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本节课知识框架认知(二)新授 1、墙的由来-冷战原因及表现 (1)冷战的原因(自主学习2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自学: 1、二战时美苏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2、有哪些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3、分析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冷战原因) 教师总结: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师引导:国家利益是决定因素,除了以上原因阅读两则材料分析美苏的当时的立场。 材料一:吴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 材料二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学生回答: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冲突。 巩固练习: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 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冷战表现(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仔细观察给出的时间抽并填完整,再找出美苏双方冷战的表现。(自述学习) 展示习题完成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 教师进行表格总结,并展示图片引出问题:冷战的含义 时间+主体+特点=冷战含义 问题过渡:归纳北约华约成员国特点进一步归纳两极格局特点(合作探究) 学生回答:两极格局不对称、不完全 2、墙的两侧-冷战的发展 过渡:图片展示柏林墙双方的窥视,教师提问:从东西德看两大阵营分别发生了什么? 展示图片,学生回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第三世界崛起 3、墙的坍塌-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教师引导:展示图片:柏林墙的坍塌、两德统一以及1991年苏联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