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0549

23 月迹 教案+课件

日期:2025-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113462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月迹,教案,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月迹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追寻月亮踪迹的线索,梳理月亮在不同地点的变化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2.指导学生聚焦课文中的动静态描写和生动语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与独特的表达技巧,感受月亮的美好与童真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能运用所学技巧观察生活中的月亮并进行片段创作。 二、拓展资源 丛书:《喊月亮(节选)》《海上生明月》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的“‘看见’大自然 ——— 寻美之旅”还在继续!上一站,我们跟着巴金先生领略了“鸟的天堂”动静相生的美景,学会了观察景物、梳理特点的方法。今天,我们要走进中秋之夜的月色里,跟随贾平凹先生和一群天真的孩子,开启一场特别的“追月之旅”。月亮会留下怎样的踪迹?孩子们在追月过程中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变化?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走进课文《月迹》一探究竟吧! 活动一:追月迹,感心迹 1. 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月亮出现的地方以及有关孩子们心情的语句,完成“月迹———心迹 ”路线图,去感受作者“心随月动”的情感吧。 学生分享交流。孩子们的追月之旅从“中堂”开始,到“院子”,最后延伸到“河边”。月亮则先后出现在竹窗帘里、穿衣镜上、院子里的桂树旁、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还有河的上湾、下湾以及孩子们的眼睛里。 2.再读课文中描写月亮形状的语句,边读边圈画关键词,说说月亮是怎样变化的?从“一个白道儿”到“半圆”,再到“满盈”,之后“慢慢儿又亏了”,最后“全没了踪迹”,月亮的形态在不断变化,就像长了腿一样,充满了趣味。 通过快速阅读和梳理,我们理清了追月的路线和月亮的踪迹变化,感受到了文章清晰的脉络。 3.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语句,结合月亮的踪迹变化,思考:月亮出现、变化、消失时,孩子们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当月亮第一次在穿衣镜上出现时,“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满是惊喜与小心翼翼;当月亮渐渐亏了、消失时,“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藏着满满的失落;在院子里找到月亮时,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好奇与兴奋溢于言表;当三妹说月亮属于自己时,“我们都羡慕起来,心里却有了一丝嫉妒”,尽显孩童的天真;最后在河边发现到处都有月亮,孩子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瞧那光辉”,满是释然与满足。 分角色朗读相关段落,感受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男生读描写月亮踪迹的语句,女生读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语句,读出惊喜、失落、好奇、羡慕、满足等不同的情感基调。 思考:孩子们的心情为什么会随着月亮的踪迹变化而变化?因为孩子们对月亮充满了好奇与喜爱,月亮的每一次出现、每一次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的心,这份纯真的情感让追月之旅更具感染力。 活动二:赏文字,品月趣 1.小组合作学习《喊月亮》,圈画出文章中体现想象之趣、变化之趣、语言之趣的句子,提取关键词填入转盘中,感受其中的动静之趣! 2.你在生活中观察过月亮吗?读一读《喊月亮(节选)》和《海上生明月》,根据原文填一填,从作者笔下感受月亮带来的动静之美吧! 《喊月亮(节选)》:在孩子们的喊声中,那莲掌般的山廓( )了,清晰 了,猛地( )银辉( )地( ),眨眼就成( ),逐成( ),终成( )。秋的月一如秋的果,( )得惊人,沉甸甸、明晃晃地托在那近在咫尺的山的手掌中了。 《海上生明月》:( )渐渐地大起来,成了( ),腰间( ) 一根黑带。它不断地( ),( )了黑云,到了( )。 活动三:赏月迹,写心迹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个小月亮,请你邀请家人或朋友一同赏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