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4213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文言文二则 课件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7867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 cover
(课件网) 学校将举办艺术节,请你踏上美好的艺术之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音乐、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的魅力,并写下你的拿手好戏,与同学分享。 任务一: 赏乐品画,体悟深层内涵 任务三: 多元品鉴,感受多样艺术之美 任务二: 探秘戏曲,领略国粹魅力 任务四: 秀出拿手好戏,书写精彩篇章 体会艺术之美,分享拿手好戏 22 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型:精读引领课 课时:2 任务一:赏乐品画,体悟深层内涵 ◎活动一:走近伯牙子期,感受知音情深 ◎活动二:了解管鲍故事,体会相知之暖 ◎活动三:品读《书戴嵩画牛》,领悟深层内涵 ◎活动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第一课时 回顾旧知 1.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注释理解、猜读解词法、联系上下文解字词、看插图、结合生活经验、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问老师和同学……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活动一: 走近伯牙子期,感受知音情深 锺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杰出的琴师,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被人尊为“琴仙”。 活动一:走近伯牙子期,感受知音情深 俞伯牙 锺子期 身份 上大夫 樵夫 穿着 绸缎 布艺 图画内容:春秋名士伯牙过汉阳在舟内鼓琴时路遇知音锺子期的故事。画中二人对坐,坐巨石上弹琴者为伯牙,对坐垂首凝神静听者为锺子期。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zhōng shǎo shāng wèi 1.朗读课文 wéi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伯牙鼓琴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方:刚刚。 足:值得。 活动一:走近伯牙子期,感受知音情深 4.借助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讲《伯牙鼓琴》的故事大意。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活动一:走近伯牙子期,感受知音情深 5.“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再结合“资料袋”小组内交流感受。 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相桓公一匡天下 古千交挚 交叔牙万古高风 活动二: 了解管鲍故事,体会相知之暖 活动二:了解管鲍故事,体会相知之暖 1.自由朗读丛书中的《管鲍之交》,运用学过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疏通文意。 活动二:了解管鲍故事,体会相知之暖 2.小组合作,根据《管鲍之交》故事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管仲为鲍叔牙谋划事情,反而使鲍叔牙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 管仲曾经多次打仗时逃跑。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小,他知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需要赡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活动二:了解管鲍故事,体会相知之暖 3.读完《管鲍之交》,同桌间分享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1.背诵《伯牙鼓琴》。 2.把《伯牙鼓琴》《管鲍之交》这两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戴嵩《斗牛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题 跋 写在书籍、书画等前面(即右侧)的文字叫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