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共7题,每题2分,满分1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美的历程》恐怕是李泽厚先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经 典之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掀起畅销热潮。在那个人们的思想刚刚开始解 放,对美的追求刚刚开始复苏的年代,《美的历程》 一,成为“现象级”的文化 读物,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年青人。该书自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之美开始,到明清时期 的文艺思潮结束,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漫长而的“美的历程”。冯友兰曾盛赞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 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在这本书中,李泽厚用才气逼人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那些艺术作品的动 人风貌,同时也地概括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 这使他的观点 ,发前人所未发。在他看来,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 实生活决定的。因此他对看似杂乱无章、充满偶然性的美学现象加以分析,为了研究美 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 规律。 1.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出风靡一时 动人心魄 高屋建瓴 独树一帜 B.脱颖而出 动人心魄 微言大义 匠心独运 C.风靡一时 沁人心脾 微言大义 匠心独运 脱颖而出 沁人心脾 高屋建瓴 独树一帜 2.下列填入上文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 美倾向的表现 B,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 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 C.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 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 D.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 美倾向的成因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3.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遁过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 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B.通过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 藏着的内在规律。 C.为了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 藏着的内在规律。 D.为了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 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荀子》现存32篇,大部分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街子自著,该书不同于《论语》 的语录体,而是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B。词作为一种文体在宋代达到全盛,其又可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有婉约 派和豪放派之分,代表人物分别有李清照、苏轼等。 C.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师说》中“六 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这六种才能。 D、闻一多,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他 提出新诗“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驽马十驾(驾驶) 而绝(横渡)江河 术业有专攻(学习) B.羁(约束)鸟恋旧林 君子不齿(说起) 师不必贤(贤德)于弟子 C则耻师焉,惑(疑惑)矣 今之众人(很多人) 豉(踮起脚后跟)而望矣 D.烟涛微茫信(确实)难求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假(借助)舆马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九①则群聚而笑之 ②顺风而呼 B.①于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