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6440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279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适用对象 A层学生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解析,利用数字工具辅助学习,掌握重点词语、句式、句义。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3.认识苏轼“达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后世的影响,学习其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解析,利用数字工具辅助学习,掌握重点词语、句式、句义。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教学难点: 认识苏轼“达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后世的影响,学习其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微课导学(10分钟) (一)教师活动: 1.通过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学习,备课,深入研读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整合资源,制作并上传“苏轼生平微课”(3分钟动画视频),生动呈现“乌台诗案”前后经历,重点突出黄州时期的心境变化。微课采用幽默配音和卡通形象,增强趣味性。 2. 在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高一(8)班级群发布预习任务:①观看微课并完成3道选择题;②收集关于赤壁之战的历史资料;③思考“如果你被贬他乡,会有什么心情?” (二)学生活动: 1.学生在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上自主观看微课,完成预习题目。 2.在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讨论区分享收集的资料和初步感受。 表:课前预习任务设计 任务类型具体内容设计意图知识了解观看苏轼生平微课了解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基础检测完成3道选择题检查微课观看效果,巩固基础知识拓展准备收集赤壁之战资料拓宽知识面,为课堂探究做准备情感预热分享被贬他乡的心情联结情感体验,促进共情能力 二、课堂实施:互动探究(40分钟)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活动: 1.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片段,创设氛围。 2.提问:“同学们心目中三国时期最大的英雄是谁?”引出苏轼心目中的英雄———周瑜。 3.展示预习样例,点评完成情况,针对易错题进行简要讲解。 学生活动: 1. 聆听音乐,思考问题并自由发言。 2.查看自己的预习反馈,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数据反馈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 VR体验,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体验“赤壁虚拟场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360度全景)。 2.布置任务:“请用2-3个词语描述体验的感受”“找出词中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 3.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先自由读,再配乐齐读),提示诵读要点:“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应读得洒脱”。 学生活动: 1.分组体验“赤壁虚拟场景”,描述观感。 2.找出写景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并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数字化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化抽象文字为具象体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赤壁的雄伟壮丽;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初步体会豪放词风。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20分钟) 教师活动: 问题一(写景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好在哪里?运用了哪些手法?(智慧一体机展示赤壁实景图与词句对比) 问题二(人物对比):苏轼为什么选择周瑜作为怀念对象?填写周瑜与苏轼对比表格。 拓展延伸(思辨): (1)苏轼眼前所见的小土丘,和词作中所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丽景色,其实也是相互矛盾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周瑜在《三国志》中是一个武夫的形象,在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却像一个“羽扇纶巾”的儒将,或者说很像一个运筹帷幄的文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什么苏轼要写出这种人物的反差?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