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8478

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4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620830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究竟绚烂终归寂寞,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 加西亚·马尔克斯 新课导入: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我在1984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心情就像当年马尔克斯读到卡夫卡的《变 形记》一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那之后十几年,我一直在和马尔克斯“搏斗”。 1. 什么是“启发”? 莫言说,马尔克斯启发他创建了“高密东北乡”。 我们都知道,莫言笔下神奇的高密东北乡,有红高粱,有颠轿歌,还有各种奇人异事。 那么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向我们描述了哪个地方的神奇故事? (马孔多。引出核心地名) 2. 什么是“震撼”? 莫言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的震撼,就像马尔克斯当年读卡夫卡《变形记》时一样。 卡夫卡写一个人早上醒来变成了甲虫,马尔克斯觉得“小说原来可以这么写!”; 而当莫言读到《百年孤独》,他也发出了同样的惊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这不仅是赞美,更说明了马尔克斯作品对他的影响。 3. 最关键的是,什么是“搏斗”? 莫言用了“搏斗”这个词,非常传神。大家想一想,搏斗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全盘的否定。它意味着什么? 可能是学习与模仿:学着把现实和魔幻大胆地结合。 可能是挣扎与摆脱:如何写出属于中国土地的魔幻,而不是对拉美魔幻的简单复制。 更是一种致敬与超越:在巨人的肩膀上,找到自己的声音。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课本,翻到《百年孤独》。 学习目标一 了解作者及《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 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 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 1947年,20岁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攻读法律,加入自由党。 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 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 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 ———瑞典文学院评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在马尔克斯那里,魔幻与现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拉丁美洲的日常生活告诉我们,现实中充满了奇特的事物。”神话、魔幻事物、夸张手法这一切都来源于现实,现实处于个更为重要的位置。 “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任何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 创作背景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摆脱殖民统治后,这一地区的人民又生活在军事独裁者的暴虐统治中。 马尔克斯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象征着他故乡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以虚构的世界隐喻现实,不仅探讨了哥伦比亚的孤独闭塞,同时指出这是拉丁美洲的民族通病。 学习目标二 梳理情节 小说前面的情节是:课下注释①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 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