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1276

山东省聊城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015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质量检测
  • cover
山东省聊城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初心与选择:时代召唤下的青春抉择 独家责任:丁老师,《感动中国》以及其他媒体报道你们群体时,经常问你们“25年前选择西行,后不后悔”,你们说“后悔过吗 站在讲台上时,孩子们的眼睛比沙漠夜空的星星还亮”,这句话让很多观众哭了。能和我们聊聊,25年前的那个夏天,20多岁的您是怎么做出这个选择的吗 丁建新:1999年,党中央首次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在上学的时候,就特别想将来有机会到西部工作,为国家做贡献。2000年毕业的时候,偶然遇到新疆且末县的人到保定去招聘,所以就毅然决然地去试了一试。 后悔没有 其实那个时候只要站上讲台,看见孩子们那双眼睛———比沙漠夜空的星星还亮,像能照进人心里———那一刻,所有苦都值了。是他们,这些孩子让我没退路。 二、 ① 独家责任:青春总伴随着遗憾。我们知道,您在且末过年大都没回家,父亲和母亲把热好的饺子冻在冰箱里,等你第二年回来才肯吃;父母有个大病小灾,或许都不会告诉你,怕你分心,有的只能在电话里说。这些愧疚,您后来和他们说过吗 丁建新:24年来,我只在家过了4个春节,每次和父母通话,他们都说身体特别好,家里各项都好,让我不要担心;父母生病每次也都瞒着我,直到过去很长时间,彻底康复后才告诉我。还说“没事,你要好好工作,好好教学生”,这话像刀子扎心;可老两口只说“国家需要你,我们懂”。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深感愧疚,但这些从没有和他们说过,怕他们担心。这份愧疚,怕是到死都还不清了。 三、青春的重新定义:与时代同频的奋斗意义 独家责任:《感动中国》颁奖词里说你们“用青春锁住流沙,用热血点燃梦想”。您觉得,这25年的坚守,对“青春”二字有了怎样的重新定义。 丁建新:以前我觉得青春是“诗和远方”,现在才懂,青春是“责任与在场”。20岁那年,我以为“奉献”是牺牲自己的生活;现在明白,“奉献”是把自己的生活和另一群人的生活缝在一起。记得来且末时,一位老师说:“你们要把根扎在这里。”现在,我们的根不仅在且末,更在这些孩子的心里———他们带着我们的根,继续往更深的沙漠里扎。 这就是青春啊:它不是年龄的刻度,是心灵的重量。当你把自己的重量,放在需要它的地方,岁月只会让你更厚重,而不是更苍老。 我觉得这25年的坚守很有意义。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需求,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给我们回信勉励我们的一样:“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四、 ② 独家责任:且末的风沙里有句俗语:“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您初到这里时,面对漫天黄沙、土坯房里的寒夜,是否曾在某个瞬间,让“回去”的念头像春草般疯长 丁建新:刚来的时候这边的确很苦,但我没有想过退缩和回去。因为一是来之前我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二是看着那么多双眼睛,不舍得,总想,我走了谁给他们讲“牛顿” 谁和他们一起读《少年中国说》 谁陪他们看第一场雪 谁告诉他们山外的世界有多精彩 三是我认为自己不能随随便便就这样放弃,被困难打倒,我就要在这片沙窝子里混出个样子———让沙漠里长出大学录取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