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一 秦的统一 学习目标: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军事成就,从中央到地方集权体制的建立及其积极影响,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战国中后期,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 材料一:“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一)秦统一的条件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一)秦统一的条件 “据崤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汉·贾谊《过秦论》 “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时代 姓名 原国 任职 功绩 秦穆公 百里奚 虞国 大夫 文明教化 引进贤士 蹇叔 宋国 上大夫 明断谋略 “哭师论战” 秦孝公 商鞅 卫国 左庶长 变法图强 秦惠文王 张仪 魏国 相国 连横之策 并吞巴蜀 秦昭襄王 范雎 魏国 相国 “远交近攻” 秦始皇 李斯 楚国 丞相 并吞六国 巩固统一 商鞅变法后,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二)秦统一的过程 策略: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扩大疆域: ①南方:征服南越,控制西南夷。 ②北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三 公 九 卿 管理军事 处理政事,协助皇帝 监察百官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 中央官制特点: 1.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吏由选拔和任命产生。 2.体现家天下的特点,奉常、宗正等都为皇帝服务,家国同治。 3.以皇权为中心,官员各司其职,皇帝独揽大权而不致旁落。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郡县制(地方):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影响:①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全国的统治; ②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 域国家; ③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 政治。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巩固统治的其它措施: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修直道、驰道; 颁布法律; 编制户籍; 整顿社会风俗;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区。 (四)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后,在政治上创立了皇帝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其所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所沿用; 谢谢大家! 秦朝疆域 北抵长城一带 西到陇西 东到东海 南到南海 返回 秦朝地理位置 ★知识拓展: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中国古代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