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1297

主题二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2026年语文中考新课标解读 与真题汇编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9467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主题,实用性,阅读,交流,2026年,语文
  • cover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定位与地位 明确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是连接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核心载体,贯穿初中阶段,凸显“实用性”“实践性”核心价值,支撑核心素养落地。 无独立定位,相关要求分散在“阅读”板块,仅作为阅读能力的附属部分,未形成系统体系,未凸显与生活、社会的衔接价值。 内容要求 内容多元且贴合场景,涵盖三类核心:一是叙事性、说明性文本阅读与生活美好表达;二是科技作品阅读与创新精神激发,关联祖国建设成就与杰出人物事迹;三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涉及多媒介信息关注、表达效果对比及线上线下讨论,强调媒介选择的针对性。 聚焦传统文本阅读,仅提及新闻、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科技作品的阅读要求,侧重信息获取与文本分析,未涉及跨媒介内容,无生活场景化交流设计,缺乏文化与时代元素融合。 教学与评价导向 反对单一文本分析,要求以真实生活情境为依托,设计“阅读———交流———运用”一体化任务;评价兼顾过程性与实践性,关注信息整合、交流得体性及实际运用效果,不局限于纸笔测试。 侧重文本知识讲解与技能达标,教学以分析文本结构、表达方式为主;评价聚焦信息提取、方法识别等单一技能,以纸笔测试为主要形式,未关注真实场景中的交流与运用能力。 核心差异总结 从“分散附属的阅读技能”到“独立系统的任务群”,定位更清晰,生活与实践导向更鲜明。 从“传统纸质文本”到“跨媒介多元内容”,覆盖范围更广泛,融入文化与时代内涵。 从“单一技能达标”到“综合实践评价”,教学与评价更贴合核心素养培育,注重学以致用。 文本形式 以非连续性文本为主,多为“文字+图表/图片”组合,新增跨媒介素材(如短视频脚本、公众号推文),且文本间有逻辑层递性。 内容主题 紧扣时代热点(科技、环保、民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地域特色,注重时效性与学生生活关联。 命题设计 弱化套路化设问,增设“问题推断”“问卷设计”等创新题型,强调真实情境任务(如研学方案、科普宣传),凸显“读写结合”。 能力考查 从基础信息提取转向高阶思维,侧重逻辑推理、批判评价、迁移应用能力,部分试题融入跨学科知识。 评价导向 兼顾过程与实践,关注思维合理性与表达得体性,弱化单一答案,鼓励个性化、有依据的作答。 一、图表解读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考生首先要看清楚图表的标题、内容,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内容和比较的角度,对图表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通过准确获取图表中的文字提示及细节等方面情况,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发表个人观点或看法。 1.答题思路 图表提取信息的方法: (1)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 (2)提取横行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 (3)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 (4)把数字转换为文字后的用词要准确: ①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 ②数字只出现趋势(越来越……)、“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系(A比B……)。 (5)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 二、漫画类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和政治事件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注释文字、画面三部分组成。 1.答题思路 (1)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①看标题; ②看画面; ③看画中字; ④关注夸张处。 (2)第二步: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是什么。 ①先在画面中找出其讽刺、颂扬、批评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学会由“实”及“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