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1298

主题一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2026年语文中考新课标解读 与真题汇编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9353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主题,语言文字,积累,梳理,2026年,语文
  • cover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定位与地位 明确为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基础型任务群,是其他语文学习的前提,贯穿全程,凸显核心支撑作用。 未明确独立定位,相关要求分散在“识字与写字”“阅读”等板块,仅作为基础技能要求。 内容要求 内容更系统多元,涵盖情境化活动(围绕汉字、成语典故等策划学习交流活动)、规律探究(梳理语言现象、探究运用规律,按词类整理字词、语法修辞实例)、实用积累(构建语言资料库并学以致用),强调文化内涵与实际运用结合。 聚焦核心基础任务,包括独立识字达3500字左右、硬笔书写正楷与行楷字、临摹名家书法、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以技能训练为主。 教学与评价导向 反对机械训练,要求从具体语言实例出发指导知识,不考概念;识字评价兼顾字形、字音、字义及语境运用能力,写字评价在正确端正整洁基础上逐步要求流利;重视独立识字能力考察。 侧重技能达标,评价聚焦识字量、书写规范与速度,未明确提及知识教学的避坑点。 核心差异总结 从“分散技能”到“系统任务群”,定位更清晰,支撑作用更突出。 从“机械训练”到“情境化探究”,内容更贴近运用,文化内涵更丰富。 从“单一技能评价”到“综合能力考察”,评价维度更全面,更注重实际运用效果。 汉字考查 突破 “笔顺、字形辨析” 单一形式,结合文化场景设计题目。 词语运用 脱离孤立的 “近义词辨析”,置于真实语境中考查精准表达。 古诗文积累 从“补全句子”转向“理解性+情境化”默写。 名著阅读 从“作者、情节识记”升级为“深度解读”。 一、字音 (一)看是否违背拼写规则 如“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有没有写成“iu、ui、un”。另外,看调号的标注位置是否正确,如“君子好逑”中的“好逑”应拼写为“hao qiú”,却被拼写成了“hǎo qíu”。 (二)谨防误读形声字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字,其中声旁表示该字的读音。因形声字声旁而误读,是字音误读中最常见的现象。在现代汉语 7000多个通用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但其中大约有 1/4的形声字的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所以,在遇到形声字的时候,我们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理,而应以字典的注音为准。 (三)熟练掌握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多个读音,不同的读音往往意义、词性也不同,因此其用法也不相同。我们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字的读音或意义。 (四)准确区分同音字 同音字是语音相同的字,即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的字。对于同音的形声字,我们要注意从形旁和字义上来区分,如“辨、辫、辩”,“蝉、禅、蝉”等;常用的同音字,要从搭配上来区分,如“克服”不能写成“刻服”等 (五)改正习惯性误读 在日常使用某些字时,很多人经常读错,从而误将错误读音视为正确的。如“剖”的正确读音为 pōu。很多人习惯误读成 pāo或 pǒ;“麻痹”中“痹”的正确读音为 bì,很多人习惯误读成 pì或 pí。类似这种错误的读音我们要注意改正 (六)不受方言的影响 在一些方言中,c与ch与sh、z与zh不分,这也给正确识读字音带来了困扰,如“暂”应读 zàn 而不读zhàn 等。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方言的干扰,学说标准的普通话。 二、字形 方法一:汉字规范书写五法 1.不要出现一点涂改的痕迹,先在草稿纸上写一遍,再往试卷上誊写,确保万无一失。 2.把每一个字都置于方格的正中央,字号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约占方格大小的 2/3。 3.如果书写的是语句,要考虑标点符号,不要把它忽视了,该占一格就占一格。所给的方格数,一般都事先把标点考虑进去了。如果不放心,在动笔之前先数数方格数,再数数字数和标点数。 4.不写连笔字,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地写 5.要谨慎运笔,不要漏写、多写、错写。 方法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