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BC770 BC475 BC221 秦朝 BC207 BC202 BC206 两汉 AD220 楚汉之争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秦兼天下 壹 秦之一统 贰 秦崩之思 叁 观察图示并思考:九次迁都透露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商君书·赏刑》 局部统一 经济发展 价值共识 民族认同 地利之便 秦王伟略 商鞅变法 尚武精神 秦兼天下 材料一 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同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根据材料一、二和教材第14页的内容,概括秦统一的原因。 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秦朝形势图 秦兼天下 概念解析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而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秦之一统 何为“大一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专制主义: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秦之一统 材料: 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朝议制度 三公九卿“议” 皇帝最终决策 秦之一统 郡县制 三公 丞相 百官之首,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掌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太尉 分担军务,虚职 九卿 奉常 宗庙礼仪 郎中令 宫殿警卫 卫尉 宫门警卫 太仆 皇帝的舆服车马 廷尉 司法 典客 少数民族及对外事务 宗正 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 租税、财政 少府 皇家私家财富 家国一体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秦之一统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秦之一统 地方与中央 车同轨 书同文 同货币 度量衡 明法度 编户籍 徙豪强 治风俗 修道路 炼铜人 焚诗书 坑儒生 云梦睡虎地秦简 里耶秦简户籍簿 焚书灰堆,陕西渭湭南水东岸 坑儒谷,陕西临潼洪庆堡西南 秦之一统 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