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了解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分析国共合作建立的原因和意义;知道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认识黄埔军校对国民革命的作用。 2.结合“北伐战争形势图”,了解北伐战争的目标、经过和成果,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的史事,知道国民革命失败;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性质,知道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的失败。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上海孙中山故居会客厅的图片,讲述1922年夏,李大钊与孙中山在上海会谈的历史场景,以此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孙中山为什么建议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作为共产党员的李大钊,为何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继而引导学生探究国共两党走向合作的原因。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初步理解和疑问。 【设计意图】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孙中山是国民党的重要人物,他们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学生熟悉的著名人物。以他们之间的会谈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新知探究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背景 【教师活动】讲述中共三大的召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强调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不是两党合并。 【学生活动】学习中共三大的内容,知道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教师活动】展示孙中山的图片及其经历的一系列重要事件的时间轴,提问:经过多次同北洋军阀的斗争,孙中山得到什么认识? 【学生活动】回忆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的图片,讲述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展示摘编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总结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学生活动】学习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总结新三民主义的突出内容。 【教师活动】提问:新、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后得出: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知道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黄埔军校的创办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梳理黄埔军校的创办情况。 【学生活动】知道黄埔军校创办的时间、地点、负责人等内容。 【教师活动】展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的图片、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提出问题: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的内容? 【学生活动】思考后得出:这副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人才、挽救民族危亡的理念,也表达了孙中山等老一辈革命者对年轻后辈的殷切期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黄埔军校创办的作用。 【学生活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1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引导学生感受黄埔军校的革命理想和精神,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一)北伐战争 【教师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