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淄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曾说屈原、陶渊明、杜甫用他们的理念志意写他们的诗篇,说他们的作品全都是他们志意的投注,不似有一些诗人词人自命风流,游山玩水,写一些吟风弄月那样的作品。像辛弃疾这些伟大的诗人词人,他们的作品里边,不管是得意也好,失意也好,悲哀也好,欢喜也好,总不忘自己的志意和理念,这才是用生命去写他的诗篇的。既然他的诗篇是他生命的流露,就要把他生命里边的本质找出来。他的本质是什么?辛弃疾的志意理念跟苏东坡、陶渊明比起来差别在哪里?陶渊明、苏东坡他们都准备了一个“———,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的一生,有幸、有不幸,有进、有退,有福、有祸,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勇于进,有的人勇于退,而辛弃疾实在是一个无法“———的人。他跟杜甫是一样的,虽然偶然在他们诗词里说到“———,如“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说到回老家,可这都是反面的话。他们是坚持实践和实行他们的理想和志意的,如杜甫“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辛弃疾也是如此。辛弃疾一生没有忘记收复自己的故乡和故国,他是坚持要进,而不是要退的人。 辛弃疾本身是要进的,是忠义奋发的,可是他所处的环境,他几次遭到谗毁、罢废,这里边有一个相对的力量往下压下来的。辛弃疾本来的力量是向上冲的,是进的,是忠义奋发,而他的环境遭遇,他在南宋四十几年,竟有二十年左右是放废家居,所遇到的是另外一种从上面压下来的力量,所以辛词的特色,当是这两种力量的激荡盘旋,这也是他词里的一份本质。 而这种本质与词的特质有什么关系呢?我在开始时讲过,词的特质本是以委婉曲折、含蓄蕴藉为好的,婉约的词是如此的。可是许多人都误会,以为豪放的词,只要说几句激昂慷慨的话就是豪放了。豪放也许豪放了,但不是好的词。真正好的词都是有一份委婉曲折、含蓄蕴藉之美的词。我说过词不要截然划分,婉约的儿女之情的词里,有时也可以喻托一份忠爱的志意,如冯正中的词。至于豪放的英雄、豪杰的词人,也不要只看他的激昂慷慨,他的词之所以有艺术性,是好的词,就是因为它也有委婉曲折、含蓄蕴藉的一面。使辛弃疾这位豪放词人能够达到词里边最高成就的,正是由于他达到了词的艺术要求,有一种委婉曲折、含蓄蕴藉之美。而他之所以委婉曲折,他之所以含蓄蕴藉,一个就是由于他本质上两种力量的互相冲击,互相磨荡,那个出来了,这个下去了,互相盘旋激荡。它不是简单的,不是单调的,不只是喊几句口号,是两种力量冲激的结果。另外还有一点,辛词不是直说的,不是把词写成口号的,他注意了形象、意象的表现,不是直说我要收复失地。当然,收复失地意思不错,但这不是很好的词。虽然是很值得尊敬、提倡的感情,作为词,还要有它的艺术性才行。辛词的艺术性就是辛弃疾不是直说,而是用形象、意象来表现的。辛词形象的来源有两方面,一般的词的形象来源都是有两方面的,一是自然界景物,一是人事界事象。不要只看到这个是蓝的、那个是红的才是形象,任何一件事,一个情势,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同样是形象,是事象。而辛弃疾写的词,有时就是用人事界的事象。其实在他的词中,直接地说当时政治的地方是非常少的,他喜欢用典故,这正是他另外的一个形象的来源,所以辛词中典故特别多。 温庭筠、韦庄等人的小词,要表现自己志意的时候,用的是美人。温庭筠说:“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其中也可以给人以屈原《离骚》那种追求完美品格的联想,但他用的是美人。韦庄的词中“凝恨对残晖,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