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西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5.下列各项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蛇蜡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语文试卷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不拘于时,学于余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所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基于对这一现象的 一、(15分,每小题3分) 担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孔子提出了如下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赛,安无倾。”(《论语·季氏》) A石砾(11) 鲸隙(xid) 铁轨(gul) 获花(d) 一些人把“赛”解为士地财产少当是误读,所谓“弃”类似于老子“小国寒民”中的“赛 民”,孔子的“贫”是指土地和财产少。孔子的“均”应有两解:一是“平均”,如《葡 B.拽入(xié) 酣畅(han) 诞生(dan) 意脚(bié) 子·君道》:“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二是“公平”,相当于《管子 形势》所言“天 C.雅琢(zhu6) 讪讪(shdn) 槛悴(ai6o) 橄文(x1) 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D.吸吮(shin) 樊笼(f6n) 钿头(tin) 屠头(cdn) 这段话经常被当作偶家宜传平均主义的经典表达加以批判。有的学者指出,社会财富 2.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配的公正合理,确实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一,但孔子“惠不均”之正确,并不能证明“不 A.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意象,贽美了红烛的奉献精神。诗人借与红 患贫”之合理:“均无贫”不合事实,“不均才贫”更不合逻辑:“均”是分配形式,“贫” 烛的对话表达青春的因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毅追求。 是财富多少,财富分配之均与不均,与财富之多少没有关系。“不患贫”是危险的,因为 B.《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苹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 “贫”正是“不安”的首要原因:物贫则人争,争则不安:人所争者,正是这不足之物. 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两篇小说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表现的青春情怀 “均无贫”彻底的没逻辑,其极端形式是人人都是零,也就不是贫:而人人都是零,均是 都感人至深。 绝对均了,但贫还是贫, C.素放和婉约是词的两种典型风格,前者视野开阁、气势雄浑,后者语言清丽、情 这番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加以解释。要知道,孔 感表达含酱委婉。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都是豪放派的代表。 子这段话是针对季康子举权者之流通过对外战争攻伐等不义手段掠夺士地和人口而讲的, D.荀子,名况,是战因末期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荀子》是由荀子和弟子共同完成 不是泛泛而论。他牙别把“均”、“和”、“安”和“贫”、“寡”、“倾”当作两种价 的。“劝”的意思是“鼓励”。 值,“不患赛而忠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看是只追求平均、安定而排斥土地和人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口的增加,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强调通过采用“均”、“和”、“安”的手段和途径达到 人金就丽则利 就:接近 解决“贫”、“赛”、“领”的问题。总之,是利用“均”、“和”、“安”的工具理性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道 达到无贫、无赛和无领的价值理性目的。“均”作为分配形式同“贫”并非完全没有关系, C假奥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均无贫”是说“均无极贫”,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波 绝对平均会致贫,但相对平均却可以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