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3896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22357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天津市,考试,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3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种 一、基础训练题,完成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照 粥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风而呼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D.位卑则足羞 则耻师焉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木直中绳(合乎) ②用心一也(因为〕 B.①故木受绳则直(用墨线量过) ②虽有槁暴(干枯) C.①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②句读之不知(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D.①而绝江河(横渡) ②而神明自得(非凡的智慧) 3.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困惑) B.而闻者彰(清楚) 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文辞停顿休止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D.非能水也(游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8200 翩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5.下列各项归类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余嘉其能行古道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小学而大遗 那 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A.③⑤⑧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⑥ 6.下列关于《劝学》和《师说》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纸 A.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被王安石称为“文起八代 之衰”。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高一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葡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卿,字况,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D.子,在古代常用作对有学问或德高望里的男子的称,例如孔子、孟子,还有《师说》 中“李氏子蟠”的“子”。 7.下列对《劝学》和《师说》两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大最使用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地阐明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 B.《师说》运用对比论证,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但荀子更强调“善假于物”,而韩愈更强调“从 师而学”。 D.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和北宋的韩愈。 8.《峨日朵雪峰之侧》中“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的共同作用是( A.渲染战争的残酷 B.营造凝重壮美的氛围 C.批判社会现实 D.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9.下列关于第一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致云雀》作者雪莱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西风颂》。 B.《沁园春·长沙》按照字数划分,属于中调。 C.闻一多提出诗歌应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D.《百合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茹志娟创作的一一篇以抗日放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表现了战 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1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崇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欣欣然的蹩进(走进、踱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C.也不当众莽在毛厕里,以见(看出、看见)其彻底革命。 D.讨一点残羹冷炙(烤肉)做奖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每题2分,共6分)》 材料一: 从经济、社会层面来看,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的环境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