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6806

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6次 大小:256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纲要,3课,秦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
  • cover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梳理秦朝统一到灭亡的关键史实(如军功爵制、统一措施、暴政、农民起义),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析虚构人物蒙稷的视角,学习如何从微观个体经历透视宏观历史进程,培养史料解读与历史同理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法治与仁政、国家效率与民生疾苦、统一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汲取历史智慧。 二、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秦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深层原因,特别是制度优势向统治暴政的转化过程。 难点:辩证地看待秦制的两面性,理解法治不等于严刑峻法,统一不等于文化专制。 三、 情境导入 假如你是一位名叫蒙稷的秦国小吏,你的一生亲历了秦国的巅峰与崩塌。从长平战场到临淄受降,从会稽郡推行秦篆到北疆修筑长城,再到目睹大泽乡烽火……你的个人命运与帝国命运紧紧交织。让我们一起走进蒙稷的故事,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沉重叹息。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尽。十八岁的秦国少年蒙稷,伫立在尸骸遍野的焦土上,胃里翻江倒海。他刚挥戈斩获了人生中第一个敌首———一名同样年轻的赵国士兵惊恐的脸在眼前挥之不去。身边的百夫长拍了拍他的肩,声音嘶哑却透着兴奋:“好小子!一颗头,一顷田一级爵!这就是我大秦的军功爵!”血腥气混合着“以首定爵”的狂热,烙印在蒙稷心里,那是秦制铁血的序章。 二十年铁血峥嵘,蒙稷已从边陲少年蜕变为身经百战的军官。前221年,他作为裨将随王贲麾下踏入临淄齐都的城门。眼前无血光之灾,只有齐相后胜谄媚的笑容与装满府库的黄金箱。“远交近攻,金戈贿赂,六国自此休矣。”蒙稷心中却无胜利的狂喜。他清晰记得,数年前攻克楚国郢都时,老翁眼中刻骨的仇恨与那句嘶吼:“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剑锋所向,尽收版图,裂痕却在人心滋生。咸阳论功行赏,他获封五大夫之爵,却见六国王室胄裔如同囚徒被押入咸阳深巷,阴云悄然笼罩。 帝国初肇,蒙稷被任命为会稽郡下辖小县的佐吏。始皇帝的诏令如洪流倾泻:车同轨、书同文、量同衡。他在市集丈量布匹,用新的尺规;又监督工匠铲掉楚国故地的竹简篆文,换上刻板的秦篆小字。“统一大业,当如是乎?”他曾满怀热忱。然而,推行新字时,亲眼看着老儒生颤抖着奉上珍藏诗卷被投入烈火,那眼中熄灭的星光令他心颤。好友私下藏匿《诗经》被查,流放北疆的身影更如当头棒喝。 不久,一纸调令将他推上北疆长城督造之位。朔风如刀,霜雪似箭。宏大的边墙在连绵山脊上延伸,壮丽之下是民夫倒毙沟壑的尸骸。号角声里,蒙稷目睹一名民夫力竭从峭壁坠落,监工鞭声未停只喝令:“速补缺!勿误工期!”寒夜,他裹着狐裘巡营,听棚中传来低哑的歌声:“赭衣塞道,髡首成行,筑城万里兮骨填壑…”手中记录用工的简牍重若千钧。一砖一命,这便是帝国雄基的代价?效率与压迫,在他心头激烈冲撞。 秦始皇的东巡驾崩像投入死水的巨石。蒙稷作为仪仗中下级军官,亲历了那场改变帝国命运的沙丘之夜。星辉黯淡,马蹄急促,赵高的耳语和李斯的变节在御辇帷幕后如毒蛇缠绕。旋即,旨意飞至边关:辅佐公子扶苏的大将军蒙恬(蒙稷同族)被逼自尽!兔死狐悲的寒凉浸透脊梁。忠诚与律法,在权谋前不堪一击。回到地方任南阳郡小吏,灾荒已使田野颗粒无收。他奉命强征粮赋,老农跪在龟裂土地上,指着空荡荡的米瓮悲泣:“宁食楚地野薇,不咽秦粟喂虎!尔等真欲吾民皆反乎?”话音未落,远处驿马飞驰,带来惊天消息:“大泽乡戍卒失期,斩尉揭竿,号‘张楚’!”那农夫眼中陡然燃起的光亮,蒙稷永世难忘。法网森严的帝国神话,被一句“失期皆斩”的绝望点燃,瞬间燎原。 秦军节节败退。公元前207年末,负伤染疾的蒙稷困守孤城。城下,项羽楚军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