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7978

7《包身工》课件(共5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6929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东洋纱厂里,有这样一类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他们在进厂时就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包身工》,了解这个群体的生活。 导入 包身工 夏衍 95岁那年,夏衍说:“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 学习目标 XUEXIMUBIAO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家生平及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叙述脉络,理解报告文学新闻性的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学会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XUEXIMUBIAO 了解相关知识 文体知识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现代著名剧作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从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并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 1927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任《救亡日报》总编辑、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等,为中国戏剧、电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等 “夏衍”这一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使用的。 报告文学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 “报告”,是就题材来说,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文学”,是就表达来说,必须采用某种文学的表现手法,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性和新闻性两种特点。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 告 文 学 文体常识 写作背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侵略、各种黑暗势力残酷压迫下日益破产。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量无法生存的农村姑娘被“带工”老板诱骗走,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做包身工。包身工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被当作“机器”“灌装了的劳动力”,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 写作背景 另一方面,从“一·二八”事变(1932年淞沪会战)以后,中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上海的工人运动重新抬头,日本资本家为了减少工人罢工的威胁,需要用包身工来代替“外头工人”,因此这一时期的包身工人数突然增加了。 作者亲赴上海,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实地考察,目睹包身工的非人生活,用包含血泪的笔,撰写了这篇报告文学,愤怒地揭露了这个人间地狱的真相,揭示了“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的命运,表达了中国人民必将起来反抗,粉碎自己身上的枷锁的信心。 1936年的这部作品,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梳理线索, 感受写实艺术 Combing through clues, Feel the art of realism 活动一:筛选纪实信息,为“包身工”制作信息档案卡片,完成下表。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十五六岁 性别:女 绰号: 工作单位 上海东洋纱厂 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 居住环境 饮食条件 劳动待遇 来历(身份) 猪猡、生物、懒虫、奴隶等 每天长达12个小时以上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三大惩罚(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挤、差、脏、乱(十六七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两粥一饭(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烂菜叶) 每天三角八分(不及男工的三分之一) 贫苦农村少女 卖身契样例 “立自愿书人×××,情由当年家中困难,今将少女××自愿包与招工员×××名下带到上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