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堂导入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自己的力量;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还有比普通工人更悲惨的群体,他们卑微弱小,无法发出自己的呼声,纵有抗争,也更容易被中外反动势力扼杀。这个群体就是包身工。 著名的剧作家夏衍,将目光投射到这一被欺凌压榨的群体上,完成了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从而引发了世人对包身工的普遍关注。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区分新闻与报告文学的各自特点,重点学习掌握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思想性等特点。 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艺术构思;细节描写;语言风格。 3.注意课文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在记叙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4.解读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揭示包身工制度的残酷一面,揭露社会的黑暗。 相称 猪猡 惺忪 弄堂 游说 舀水 籼米 轧票 木栅子 执拗 拗口 拗断 莴苣 着地 着落 搽粉 蹒跚 欺侮 谄媚 骷髅 焦灼 皮辊 揩地 露骨 正音诵读 chèn luó xīng sōng lòng shuì yǎo xiān gá zhà niù ào ǎo wō jù zháo zhuó chá pán shān wǔ chǎn kū lóu zhuó gǔn kāi lù “夏衍”这一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使用的。 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从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并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任《救亡日报》总编辑、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 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等。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在我国是三十年代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散文手法报导真人真事,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它的新闻性表现为严格的真实性、报导的时间性以及内容的倾向性,它的文学性主要在于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报告文学: 在新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 徐迟———《歌德巴赫的猜想》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夏衍———《包身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 02 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 制度的罪恶。 01 学习报告文学的方法: 了解其人其事 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和方法 养成关注社会的意识 背景介绍: 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做工人运动的同志,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