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它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 种深层的“文化一心理”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笔 者尝试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分析。 “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在春秋那 个朝不保夕的乱世,夫子得知马厩失火后,并没有关心自己的财产,而是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 可以看出夫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此其一。其二,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强调人们要自 强不息、韧性奋斗。《子罕》篇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这是提醒我们只有恶劣的环境才能 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其三,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慎终,追远” 的生命关怀。孔子对生死的态度是“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对祭祀的态度是“祭如在,祭神如神 在”(《八佾》)。孔子认为,要想懂得死,首先得懂得生,他对鬼神是否存在未置可否,但却强调行祭 的时候必须设想祖先(鬼神)是存在着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国人的生命关怀之中不仅较为重视此生 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 “乐群”的生存智慧。中国“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 的存在,因此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自己的奋斗、靠人与人之间从物质到精神的相互扶持, 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强调的忠、孝、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调。“乐感文化”影响下 的中国人认为,我们走不若马、力不若牛,又没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只能自己依靠自己,相互依 靠,彼此团结,因此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中国的“乐感文化”具有“乐群”的生存 智慧。 “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儒学为核心的“乐感文化”虽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 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对生活悲观失望,反而体现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梁漱溟先生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概括为“孔子生活之乐”。 “乐感“的人性追寻。就人性完满的角度而言,“乐感文化”表现为“乐感的人性追求。所谓人性完 满从个体心理角度来说,是通过“诗“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塑造一个完人,更是“乐生”、“乐群”和“乐 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