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9613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629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
    南昌二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①逻辑跟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的表达要受逻辑思维的规律制约;没有语言也难以进行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所以说逻辑与语言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逻辑上的“概念”,在语言里表现为语词。逻辑上所谓“命题”在语言里表现为一个句子。 ②我们在教语法修辞时指出了很多写文章的毛病,表面上看,好像是语法问题,实际上也是逻辑问题。比方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语法上没什么错误。错误在逻辑上。从逻辑的角度说,这句话是直言肯定判断,肯定判断的主概念与宾概念一般都是从属关系或同一关系,而这个判断的主概念与宾概念之间既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同一关系。所以,从内涵来说,这个判断的宾概念不能恰当地反映主概念的属性,从外延来说,这个判断的宾概念的外延更不能包含主概念的外延,犯了主宾不相应的逻辑错误。 ③最近,收到一位青年同志的信,他说:“现在报纸上有一句话是不合语法的。”什么话呢?就是“打扫卫生”。他说:“卫生怎么能够扫掉呢?这是不合语法的。”叫我提醒大家不要这样写了。这句话是不是不合语法的呢?不是。“打扫卫生”要不要否定,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当然也有人主张说“用惯了,就不要否定它了。”比如,从前我们有句话讲起来是讲不通的,要说“救人”是对的,“救火”你怎么救呀?“晒书”是可以的,“晒太阳”就不行了吧?但是用惯了还是可以的。约定俗成嘛!因此,“打扫卫生”要说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要否定它,我看,这也不是语法问题,因为你表面上看是动宾不合,动词跟底下的宾语配不上,但是配不上并不等于语法上有错误。“打扫”是个动词,底下带着名词宾语,有什么不通?这不是语法问题,是逻辑问题。你要说“打扫街道”是可以的,但是,扫街道连卫生都扫掉了,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没有这个道理。所以,我说这不是语法问题,而是逻辑问题。 (选自王力《逻辑与学术研究、语言、写作的关系》) 材料二: ①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手段。思想不合逻辑,语言就不可理解,思想有逻辑性,语言就顺理成章。写文章不能不讲道理,道理是很明白的。 ②但是衡量语言是否纯洁和健康,逻辑不能算是唯一的标准。语言是调皮的孩子,他虽然一般受逻辑的管教,可是有时不守规矩。逻辑却拿他没有办法,这一点似乎也应该注意。一些夸张说法如“倒背如流”,自然不能以常理限之。 ③有人说,“救火”不合逻辑,这种看法值得怀疑。“救”有多方面的意思。“救生,救命”是竭力保存,务求延续;“救火,救急”是减少危害,免致恶化。不能把“救火”的“救”与“救命”的“救”混同。“谢恩”是谢,“谢罪”也是谢,但是前者陈述感激之意,后者表示愧悔之心。恐怕也不能混同吧? ④有人说,“晒太阳”不合逻辑,我也不敢附和。“晒太阳”正如“烤火”,在物理上是人被太阳晒,被火烤,可是按说话人的心理,是人有意地利用太阳和火的光和热,或者无意地经受那光和热所起的作用,因而太阳和火是被动的,人是主动的。同样,“这条小河能行船”“平原不妨走马”,事实上的行为者自然是人,不是小河和平原。可是从说话人看来,小河、平原是主体,而船和马都是客体。 ⑤语言是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语言是历史产物。从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我们往往能看出心理的轨迹、历史的遗踪、民族文化和社会风气的趋向。语言是人们意象的反映(其中人脑起了折光作用),而不是客观事物原形的照片。因此,语言与逻辑虽然密切相关,可是逻辑不是语言的唯一主宰者。我们不能忽视语言的逻辑性,但是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