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2140

【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0课《中暑的预防与处理》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日期:2025-11-27 科目:体育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5297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三年级,体育与健康,目标,素养,核心,中暑的预防与处理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十课 《中暑的预防与处理》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三年级(全) 课题 第十课 《中暑的预防与处理》 课时 1 课标要求 本课程需要学生识别中暑的不同表现,掌握中暑后的处理方法与高温天预防措施,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树立科学防暑的健康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十课,聚焦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健康防护核心主题。教材以 “认知中暑 — 应对中暑 — 预防中暑” 为逻辑主线,先通过分级案例明确中暑的三类表现,再讲解 “转移 — 散热 — 补水 — 送医” 的急救流程,最后结合生活场景给出预防方法,符合三年级学生从 “识别现象” 到 “掌握方法” 的认知规律,是培养学生应急处理能力和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内容,为夏季安全防护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夏季户外活动频繁(如体育课、郊游),易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但对中暑的表现和危害认知不足,遇到头晕、口渴等症状时,常误以为是 “疲劳”,缺乏及时应对意识。他们对直观、情景化的学习内容兴趣浓厚,具备初步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但对 “体温调节紊乱” 等抽象概念理解较难,适合通过视频、情景模拟、实践记录等方式开展教学,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防暑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1. 健康意识:明确中暑分先兆、轻症、重症三类表现,知晓重症中暑的危险性,树立 “高温天警惕中暑,早发现早处理” 的健康观念。2. 健康技能:熟练掌握中暑后的 “移、敷、补、送” 急救法,学会高温天预防中暑的关键措施(补水补盐、防晒、避高温等),能在模拟场景中规范应对。3. 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高温天主动防护” 的习惯,能在户外活动中关注自身和同学的身体状况,发现中暑迹象及时提醒或协助处理,向家人分享防暑知识。 教学重点 1. 识别中暑的三类表现:先兆(头晕、口渴、体温略升)、轻症(体温≥38℃、面色苍白、四肢湿冷)、重症(体温≥40℃、晕厥昏迷)。2. 掌握中暑后的核心处理方法:转移至阴凉处、冷敷散热、给清醒者补淡盐水、重症及时送医。3. 学会高温天预防中暑的措施:及时补水补盐、做好防晒、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穿透气衣物。 教学难点 1. 理解 “中暑是体温调节紊乱导致的急性疾病”,区分不同分级表现的差异,避免将 “先兆中暑” 误判为 “普通疲劳”。2. 在模拟或真实场景中,能冷静、有序地按 “移、敷、补、送” 步骤处理中暑,准确把握 “补水要小口慢饮”“重症必须送医” 等关键细节。 课前准备 1. 教师:制作包含中暑知识、案例、练习题的 PPT;准备《中暑应急与预防》科普视频(时长 3-5 分钟,含中暑案例、分级表现、正确处理示范);准备模拟中暑情景的道具(如遮阳帽、冷敷毛巾、淡盐水(模拟)、体温表模型、急救箱道具);制作 “中暑表现分类卡”“预防措施清单”“家庭防暑调查表格”。2. 学生:提前回忆夏季户外活动时的身体感受(如 “上次体育课头晕”),准备分享;带好自己的水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中暑应急与预防》科普视频,播放前提出观看要求:“请大家认真看视频,注意视频里的人中暑时出现了哪些症状,他们是怎么处理的,以及夏天怎么预防中暑。” 视频内容包含:学生夏季体育课头晕口渴(先兆中暑)、工人户外工作晕厥(重症中暑)、正确转移冷敷处理、喝淡盐水预防等场景。2. 视频播放结束后,进行提问导入:(1)“视频里的人中暑时,身体出现了哪些不舒服的表现?大家平时夏天在外面玩,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2)“当有人中暑时,视频里用了哪些方法帮助他?如果我们身边有人中暑,该怎么办呢?”(3)“夏天天气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中暑?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