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2727

主题十九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山东省菏泽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读

日期:2025-11-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988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主题,十九,国防建设,外交,成就,山东省
  • cover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 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总体特征:国防建设与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军事 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迈进现代化;近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外交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新时期我国为什么要走强军之路? (1)旧中国有国无防,在西方列强发动的历次侵略战争中饱受屈辱。 (2)只有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使我国具有反对和制裁侵略的能力,真正保卫国家安全。 (3)最大限度地谋求世界和平是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的一贯宗旨。 2.我国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党的军事理论的正确指引,国家政策的保障。(政府重视国防建设) (2)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建立强大的国防提供了物质基础。 (3)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国防建设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这些原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之间的联系。 解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尤其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成为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力量。 4.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观点: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国际争端的解决和世界和平发展;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解决国际争端与全球性问题,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结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有效途径。 5.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领域 概况 影响 国防 建设 (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2019年“山东舰”交接入列,2022年“福建舰”交接入列。 (2)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3)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组建五大军种,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保证 外交 (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