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坐标 ◇单元主旨 1949—1978年,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78年)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曲折探索中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标要求】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 (2)内容 国名 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件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府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2.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3.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微思考1 阅读教材P160“历史纵横”: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 提示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微思考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摘自教材P159)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助学助考 1.必背———重要结论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必考———核心概念 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期间的中国的社会性质。在经济上实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必知———易错易混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学习任务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1.背景 政治 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等地区 经济 千疮百孔,财政困难,物价飞涨 2.措施 (1)土地改革 背景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概况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意义 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