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坐标 ◇单元主旨 从1931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并逐步走向胜利的历史时期。 1.局部抗战开始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国局部抗战开始。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日趋高涨,推动了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936年年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2.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由此开始,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战略配合,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3.人民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坚持独裁统治,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在国统区形成第二条战线。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赢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政策和主张。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标要求】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局部抗战 1.日本局部侵华 (1)背景 ①历史原因:1927年,日本召开 ,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现实原因: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 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2)表现 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此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中国 开始。 ②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 挑起侵略战争。 ③建伪满洲国: 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 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④华北事变: 年,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加紧策动所谓“ ”。 2.各界应对举措 国民政府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联 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东北军民 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代表人物有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等 中国 共产党 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 会议 1935年底召开,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爱国学生 一二· 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 ”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国民党爱国军队及将领 中国 军队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西安 事变 背景 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的努力失败 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 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微思考1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摘自教材P135)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这次会议的召开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微思考2 阅读教材P136“历史纵横”:概括“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历史意义。 微思考3 阅读教材P137“史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