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4025

山东省青岛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457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青岛市,2025,2026,年高,三上
    山东省青岛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谷子”音译自英文单词“Goods”,本义为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各类商品,这里指以动画、漫画、游戏为主要形态的二次元IP周边产品,如徽章、手办、钥匙扣、卡牌、毛绒玩偶等。“谷子”一般以二次元人物形象为核心,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日向翔阳”等。在青年消费者眼中,这些虚拟角色是具有灵动生命力的真实个体,在从虚拟偶像身上寻求情感寄托和精神指引时,他们逐渐模糊了事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因为这种情感和情绪联结机制,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谷子”受到热捧,掀起了一场青年“吃谷”热潮。 青少年热衷于购买“谷子”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这个物建立起和角色的关联。徽章、立牌、挂件等“谷子”从其产生起就不是可供日常使用的物。也就是说,在青年消费主义的话语下,物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已经被消解。主导“谷子”消费的是隐藏在物品背后的符号角色,构成这些角色的外在(如形象、服饰)和内涵(如性格、个性)属性及角色所嵌入的叙事背景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青年通过系统表征背后的意义,完成自我的情感投射。 此外,对“谷子”有选择地占有消费也是一种情绪满足策略。比如在“吃谷”时,不少人通过一次性购入多个同样的“谷子”,即“吃复数”来表达自己对二次元人物的喜爱。所以,“为情绪买单”对年轻人来说已然成为日常。与此同时,青年们也难以投入大量时间维系深层的人际交往,他们更愿意建立一种保留个人空间边界的实用性社交关系。于是,对“陪伴物”的占有构建了一个抵抗传统黏稠化人际社交的悦己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吃复数”“摆阵”(将“谷子”按特定想法摆放)等成为提供情绪价值的具象形式。 在商业资本、网络媒介和青年亚文化的合力下,“谷子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青年消费景观。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二次元消费萌芽,到群体性链接、出圈和整合,“谷子经济”的发展不仅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消费行为和情感需求,还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模式和身份认同。 “谷子经济”的演进脉络折射出青年亚文化消费的新特征,其核心在于消费逻辑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丰盛的一代”,当代青年所经历的物质丰裕与缺乏深度连接的人际关系形成巨大的落差,这使他们急切需要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因此“感到快乐”“表达爱意”成为他们消费的主要目的,“物”带来的情绪价值和情感满足远比实用功能更加重要。对情绪价值的无止境追求往往成为亚文化商业化“收编”的重要方式。“谷子”消费从核心二次元圈层扩展到泛二次元甚至大众市场,正是商业化“收编”的结果。由“快乐原则”所主导的情绪价值伴随着商业“收编”不断宰制着消费者,商业资本和网媒技术不断挖掘和刺激青年们的消费欲望,最终走向一种亚文化消费主义。 “谷子经济”所隐喻的“青年新消费主义”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事实,它象征着青年消费者在消费内容和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意味着青年群体与他人、商品、货币之间现代性关系的确立。青年们在“谷子经济”中的行为观念说明了亚文化消费生态的变化———他们不仅对商品化了的二次元文化内容本身进行消费,同时也对“物”的价值和消费方式进行了重塑。另一方面,“青年新消费主义”感召力的背后是青年群体普遍的情感焦虑与意义贫困。因此,深入探究青年习惯性自我悦意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