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聂老师 审题人:朱老师谢老师 本
组卷网,总分值为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范围:新高考范围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人并不是作为傲慢的审美主体来面对似乎是作为客体的外在 世界,而是如宗白华所说的,跃入大自然的节奏里去“游心太玄”,去与自然万物相 感相遇。因此,文人建造的书房通常外连竹林溪流,内设砚山蒲石,以期在真山水与 假天地之间妙合无垠,神与物游。书房外的景物如何,是一间书屋是否称得上是“理 想书斋”的关键。明代李日华的六研斋,张岱的梅花书屋等都是文人以主动或被动的 方式使书房外接天地来增添书斋的美感和意境。 中国人历来追求在天地四时的变化中寻道、悟道。一间雅致的文房绝不是一成不 变的静态空间,而是一个随四季变迁、天候转换而调整陈设与布置的动态空间。挂画 是能应天时的重要物件。明代书房的挂画大概率是会随季节、气候、时令更替的,按 月令悬画的书房绝不是冰冷的、被物欲堆砌的静态空间。二月悬起的山茶、七月张贴 的芭蕉、九月挂着的枫林、岁末展开的腊梅与窗外的景色呼应着、启发着,整间书斋 活生生、活泼泼地被时间流淌而过。明代书房的花木布置,如同悬挂的书画一样,其 最显著的特点也是随季节变化而更替。《长物志·花木·盆玩》中就有要将花木在合 适的季节移至案几上培养的建议,如“(水仙)冬月宜多植…取极佳者移盆盎,置 几案间”。 在明代各文人对书房陈设的阐发中可见其“返璞归真”的设计审美原则,如李翰 《琴棋书画人物屏》中曰“求其志也。材不斫,全其朴;墙不雕,分其素”,李渔《闲 情偶寄》中曰“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等等。明式书房 家具的制作原则是不尚雕琢的,比起人工的造作,明人更能“去伪存真”地欣赏木材 原本的颜色和纹路。在“返璞归真”的审美理念下创造的书房,能在一种复归于自然 的状态中帮助文人,忘已、忘是非、忘成败,从而摆脱尘世对心灵的一切束缚,实现 天人合一。与西方的逻辑分析不同,中国古代文化强调通过体验来感悟事物,追求内 心与外界的和谐统一。一间真正的中国书房不仅是一个静态的物质空间,更是连接“天” 与“人”崇高与俗世的桥梁,是“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的具象体现。 (摘编自《时间、空间与道德:明式书房中的“天人合一”》) 12026届上学期高三联考语文答案 1.B A.书房“其核心特征是随四季与天候的转换而动态调整室内陈设”错,无中生有。材料一强调书房是“动态空间”,但“核心特征”应为连接天人、承载精神活动,动态调整只是表现之一。C.“藏书与阅读会严格分区”错,原文是“或许有没有可能藏书跟书房是分开的”。D.“书的形式的演变推动书房结构的调整”错误,引用“读书破万卷”是为说明唐代仍用卷子书,而非论证“书的形式推动书房结构调整”。故选B。 2.C C.“与草堂类书房在功能上有着本质的不同”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