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人们对一切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 的事物的形相都带有几分主观色彩。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 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 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 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 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画家 朋友只管审美,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 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 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 只会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然高举、不受屈挠 的气概。因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 而变化: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②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家朋友来说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 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 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③ ④先说实用的态度。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学会利用 环境。“环境”包含我自身以外的一切人和物,有些人和物对我的生活有利,有些对 我的生活有害。我对它们便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 用的态度。事物本来是很混乱的,人为便利实用起见,才根据经验把四围事物分类 立名,说天天吃的东西叫作“饭”,天天穿的东西叫作“衣”,某种人是朋友,某种 人是仇敌,于是事物才有所谓的“意义”。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在许多人看来,衣 除了是穿的,饭除了是吃的,便寻不出其他意义。明了实用之后,才可以对事物起 反应动作,或爱或恶,或求或拒。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⑤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丢开自 己的成见和情感,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 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见到一堆粪, 不说“它的气味太坏,我要掩鼻走开”,他只说“这堆粪是一个病人排泄的,我要分 析它的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病菌在里面”。这种科学的态度很少掺杂情感和意志, 它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 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分出因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植物学家看古 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⑥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 光水分,他们的意识都不能停止在古松本身上面。不过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 它跳到和它有关系的事物上去。所以实用的态度和科学的态度,得到的事物意象都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CS出卷网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D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1月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A项,“总是完全不同”错误,从第②段可看出,人们可以转换态度; C项“与实用无关”错误,原文是“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 目的却不在于实用”,可见与实用有关;D项忽略了条件“就‘用’字的狭义说” 和“从实用的观点看”。 2.D【解析】文章结构为“总一分一总”,在分析差异之后,从第⑦段开始又总说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