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517853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54042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14.1
,
2025-2026
,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课件网
) 故都的秋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中景物,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2.通过赏析课文语言,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 1 学习活动一:初读 2 学习活动二:再读 3 学习活动三:三读 目录 01 学习活动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找出文中最能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的词或句子。 清、静、悲凉 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02 学习活动二 再读课文,赏析美景 朗读3-11段,找出故都的秋中景物。 秋花(原文: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 秋槐(原文:北国的槐树) 秋蝉(原文: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秋雨(原文:还有秋雨哩) 秋果(原文:北方的果树) 小组合作,找出作者描绘这些景物色彩时所用的词语。 牵牛花 淡绿微黄 秋枣 蓝白 天色 碧绿 单衣 青色 秋色冷清 内心寂寞 以 动 衬 静 秋雨 息列索落 秋蝉 衰弱的残声 闲人 微叹互答 飞声 驯鸽 听第1段朗读,感知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听第2段朗读,感知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 江南,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听13、14段朗读,感知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阅读1、2、13、14段,感知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 1、2、13、14段,通过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之情。 03 学习活动三 三读课文,感知诗意 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结合作者身世和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心中的诗意的秋景。 此文写于1934年,当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写作背景 文中清、静、悲凉的完美融合,就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触动读者的心灵;文中对景物的细腻的描绘也是秋天诗意的表现;作者的不远千里为饱尝故都的秋味,这种执着的浪漫情怀,又何尝不是诗意的表现。作者的这种执着更是对故都得秋的热爱。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故都的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作业: 1.用镜头展示秋日美景(学生用手机或相机拍摄身边的秋日美景,并制作成3-5分钟短视频)。 2.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试着仿其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出作者(郁达夫)的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广东省六校联考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9)
河南省焦作市天一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11-20)
河南省青桐鸣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9)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11-20)
古诗词诵读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11-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