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8216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21537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苏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考试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 一、阅读(71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5小题。 陈受:吴老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写下第一篇诗评《读天上的歌兼谈儿量诗的幻规》? 吴思敬:应该是在1978年初,当时正值拨乱反正的时期,大部分诗都是直抒胸臆的、现 实主义风格的你品。而这首诗不同,作者塑造了“小延歌”这样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全诗 以一个儿童的口吻,书写了这个孩子在梦中与周总理在天上相见,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热 爱与怀念之情。这种幻想的写作手法与对儿童性格心理的准确把提很祈颖,在那个年代里, 更是难能可贵的。我个人很喜欢这首诗,便写了一高评论文章,也就是《读天上的歌莫谈儿 童诗的幻想》。 陈曼:后来《天上的歌》与您的评论文章,还被做成了专题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多次广播,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这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巅峰期。您认为现在还会有这样 的情况出现吗? 吴思敬:现在的时代肯定是有变化了。在当时,诗歌的高潮的到来是有一个大的时代背 景的,正值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时代才有可能出现。当时人们对周总理的感情、对党的感 情,多年的压制下积邡的情感,对自由、民主的渴望等等,都迸发了出来,那是一代人的心 声,是一个时代的呼声。而这重大的政治背景,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陈受:您刚刚也提到,70年代末的诗歌是因为大的政治环境才达到了一个顶峰的。而通 常意义上,诗歌是用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既然促进诗歌发展的时代背景已经不复存在, 在近期内也不会再出现新的社会条件,那么,回归诗人的内心感情,是不是就成了新诗发展 的新的道路了呢?您也提到过“个人化写作”现象,这种写作方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会 有强大的生命力吗? 吴思敬:诗歌可以表现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政治也是其中之一,而且可以说是其中很 重要的一部分。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一它们都是书写政治的,但同时表达了作者感情, 有极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是不朽的作品,我们能够因为杜甫写了政治就说他的诗不好吗? 显然不是了。所以我们既不要把诗歌当作政治的传声简,也不需要把政治完全从诗歌中别除 出去。我们不要把政治与诗歌对立起来,要顺其自然。至于回归诗人的情感世界,这是诗歌 的正常发展道路,自然也是新诗的发展道路。但是.也不一定是与时代对立的。 80年代出现的诗歌“个人化写作”现象,即使人不再以群体呼号式的方式表达想法,而 是回归诗人自身。这种写作既是在表达连人个体的情感,也将会引起某个群体的共鸣。比如, “漂泊”这种情感,既可以表达诗人的创作时的情感,也可以让诸如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