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部分中学期末联考 七年级历史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一位同学在某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里看到了下列展品。据此判断,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 A.已经发明使用了文字 B.逐渐产生了阶级分化 C.过上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 D.实行禅让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 农历三月初三,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隆重举行,全球华人的拳拳之心再次汇聚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 B.蚩尤 C.尧 D.舜 3. 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中,哪个是“虎”字 4.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A.兼收并 B.一脉相承 C. 多元一体 D.丰富多彩 5.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A.和平稳定 B. 诸侯争霸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 6.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 告:“马厩失 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A.严厉处罚看护人 B.细心调查原因 C.关心是否伤到人 D.不管不闻不问 7.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统一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他也实施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一阐述 A.客观辩证 B.认识片面 C.与史实不符 D.主观臆断 8.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等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 B.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 C.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D.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曹操取得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9.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右面棋盘,请你判断其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牧野大战 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 D.楚汉之争 10.汉初的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治国思想借鉴于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1.一位同学收集了《铁农具的出现》《勾践剑与夫差矛》《商鞅铜方量》《围魏救赵示意图》等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是 A.春秋战国时候的社会变革 B.吴越两国的争霸 C.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 D.江南地区的开发 12.右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13. 《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 14.西晋的史料记载,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后代。这些历史现象,主要说明 A.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融合 B.八王之乱引起社会动荡 C.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文化敬仰和认同D.出现了人口大规模南迁 15.人口迁移是文明传播的途径之一,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16.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北方战乱不断 B.妇女地位提高 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经济衰退 17.“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