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9458

12古诗三首-示儿 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290388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三首,示儿,课件,3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赤胆报国心忧天下 山河破碎不坠青云 示儿 宋·陆游 语文五年级部编版上册 示 儿 宋·陆游 读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懂得诗人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深入了解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引起学生心灵共鸣。 学习古诗四步法 壹 贰 叁 肆 解诗题 知作者 明诗意 悟诗情 示儿 给儿子看 这是作者的绝笔信,也就是遗嘱。 解诗题 质疑:看了诗题,你心中有哪些问题呢? 1、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 2、什么时候告诉的? 3、为什么告诉儿子? 解诗题 知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写作背景 明诗意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自由诗歌并划分节奏,要求读准字音,把 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结合书中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三、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明诗意 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遗憾) (悲愤) (热切) (激昂) / 明诗意 扫清障碍,巧记生字。 j ì nǎi 1、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 2、用供品祭奠神灵。 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2、是,就是。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通“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表现了诗人看淡生死的人生观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 应该是“元知死去万事空”。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诗意:本来就知道死去之后什么都没有了。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只是。 九州:古代中国的代称。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但悲不见九州同 同:统一。 九州同:收复失地,全国统一。 金 北宋 南宋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意:只是悲伤不能(亲眼)看见国家统一。 一个“悲”字,点出了作者的遗憾。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南宋 金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南宋 金 北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 诗意: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 失地的那一天。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祭祀家中的先人。 无:通“勿”,不要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翁:你们的父亲 (指陆游自己)。 明诗意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等到大宋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 天,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悟诗情 小组交流:结合古诗背景,概括诗人的“悲”从何而来? 1、对祖国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而南宋统治者 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悲愤。 2、对自己年迈体衰,壮志未酬的悲伤。 3、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悲悯。 悟诗情 小组交流:从“北定”你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对收复失地的信心。 悟诗情 小组交流:诗人留下了怎样的遗愿? 诗人虽然悲痛,但并未绝望。表达了诗人 渴望看到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北定中原 悟诗情 小组交流:既然诗人知道人死后“万事空”, 为何还要让儿子“告乃翁”? 因为收复失地,统一九州是诗人一世 至死不渝的愿望,所以即使知道死后万事 不可知,但仍然坚信不久的将来国家定会 统一,儿子能在家祭时告知这个好消息。 作者的遗嘱是( ) 作者的遗愿是( ) 作者的遗恨是( ) 作者的遗憾是( ) 主题升华 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爱”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