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0501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案 共2课时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324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蝌蚪,妈妈,教案,2课时
    第1课 小蝌蚪找妈妈(第1课时) 1.认识“蝌、蚪”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字,会写“妈妈、身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图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认识“蝌、蚪”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字,会写“妈妈、身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图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图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材、PPT课件。 新课导入 1.小蝌蚪们在水塘里出生了,但他们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为了找到妈妈,他们决定开启一场“成长探险之旅”。小朋友们将化身“科学观察员”,帮助小蝌蚪完成找妈妈的任务!本节课,我们需要完成两个任务,集齐装备: 任务一:初读课文,勇闯“字词关卡” 任务二:初识蝌蚪,探索“课文地图” 2.教师过渡: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和小蝌蚪一起开启今天的“成长探险之旅”。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小蝌蚪找妈妈。) (1)学生认读“蝌”“蚪”,教师根据情况相机指导。 (2)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导入设计立足儿童视角,融合科学探究元素,通过角色代入和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做好铺垫。 新知探究 初读体会 任务一:初读课文,勇闯“字词关卡” (一)朗读课文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 初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 (2)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查字典,请同学帮忙,请教老师。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教师范读。 教师:现在老师范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自己读不准的字词。 3.学生再读课文,教师检查阅读情况,根据检查情况相机点拨。 4.指名回答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二)学习生字 1.生字我会认。 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然后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提醒学生这里标的都是字的本音,“脑袋”“快活”连读时,“袋”“活”都读轻声。) 蝌蚪 脑袋 黑灰色 甩 快活 后腿 教 迎上去 嘴巴 乌龟 披着 蹲着 肚皮 鼓着 2.生字我会记。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1)用认读字组成词语,再用图片识记“蝌”“蚪”“脑”“袋”4个字。 教师:“蝌”和“蚪”可以组成词语“蝌蚪”,“脑”和“袋”可以组成词语“脑袋”,(出示图片)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片,这两只黑黑的小动物就是“蝌蚪”。那你知道蝌蚪的脑袋在哪里吗?对啦,蝌蚪的脑袋大大的,这里圈出来的地方就是蝌蚪的“脑袋”。 (2)组词语识记“袋”“灰”“活”“迎”4个字。 袋:口袋、袋子、袋鼠(提醒学生“口袋”连读时“袋”读轻声) 灰:灰色、灰心、灰白 活:快活、生活、活动、活力 迎: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3)结合语境识记“甩”字。 小蝌蚪(甩)着尾巴游来游去。 爸爸(甩)干雨伞上的水。 (4)用字理识记“龟”字。 教师:(出示图片)最早的甲骨文“龟”字呈现俯视的龟形,甲壳轮廓为椭圆或方形,已有尾部突出。(出示图片)后来,这个字又有了一条尾巴。(出示图片)现在的“龟”字, “ ”象征缩入壳的头部,中“田”代指甲纹,末笔“ ”表示尾足收束 。 (5)结合图片识记“腿”“嘴”“肚”3个字。 教师:(出示青蛙图片)你能找到图片上青蛙的腿、嘴、肚吗? 请学生猜一猜,指一指,最后课件依次圈画出青蛙的“腿”“嘴”“肚”三个身体部位。 (6)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披”“蹲”2个字。 教师:回顾已学的“扌”,“扌”加上“皮”字就是“披”;再回顾已学的“ ”,“ ”加上“尊”字就是“蹲”。 (7)用口诀识记“鼓”字。 鼓:“支”援“十”粒“豆”。 (8)组词语,再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教”。 “教”在本课读“ji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