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1440

高中主题班会-24节气之小雪 主题班会 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5303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主题,班会,高中,节气,小雪,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目 录 章节壹 小雪简介 章节贰 传统习俗 章节叁 小雪诗词 章节肆 小雪养生 章节伍 知识拓展与实践 第 部 壹 分 小雪简介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通常在公历11月22日前后到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它的到来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天气逐渐转冷,降水形式也由雨转雪。小雪并非指降雪量小,而是冷空气势力增强的标志。此时,黄河流域可能出现初雪,江南地区也会感受到明显的阴冷,天地间的阳气内收,阴气盛极。 小雪的定义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气温骤降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彩虹现象消失。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阳气(热气)上升至空中,阴气(冷气)下沉至地面,形成天地阴阳分离的状态。 三候闭塞而成冬:阴阳二气彻底隔绝,万物停止生长,自然界进入全面闭藏状态,标志着严冬的开始。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气 候 东北与华北 东北和华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通常在11月中下旬迎来初雪,这些地区的初雪时间较早,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江淮地区 江淮地区由于受冷暖气团交汇的影响,初雪时间一般在12月上旬,这一时间的确定与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有关,体现了气候的区域性差异。 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由于气候相对温暖,初雪时间较晚,一般在12月底,这一特点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有关,也反映了气候的多样性。 第 部 贰 分 传统习俗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广州人最喜欢用腊味来做腊味萝卜糕、腊味煮香芋,还有腊肠炒蜜豆。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喝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第 部 叁 分 小雪诗词 《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唐·元稹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节气诗。这首诗通过对小雪节气三候的描写,展现了节气变化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首联以“虹藏不见”点明节气特征,颔联阐释阴阳二气的升降规律及寒暑分离现象,颈联通过月光与长风营造清冷意境,尾联借古琴与美酒抒发文人雅趣与冬季寂寥 。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五代 · 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赏析: 全诗借助“试炉煮茶”“篱菊覆水”“塞鸿连霞”等意象,描绘出小雪时节的闲适生活与自然景象,同时用“斑驳轻霜鬓上加”等诗句抒发了对时光逝去的感叹。此诗押麻韵,运用了远近景对比与典故化用的手法,体现了宋初文人诗作的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