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1628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4795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2025-2026,纲要,中外,必修,高一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唯物史观 认识生产关系调整(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理解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把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明确人民群众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二)时空观念 梳理改革开放历程的关键节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南方谈话与十四大、2001年入世、2012年以来新时代等),区分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结合国内外环境理解政策调整的时空逻辑,构建“起步—深化—新时代”的时空框架。 (三)史料实证 通过分析数据史料(GDP增长、贫困人口减少)、文献史料(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实物史料(老照片、生活用品变迁),实证改革开放的成就;对比不同阶段的史料,探究政策演变与成就取得的内在关联。 (四)历史解释 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意义;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与价值;解读新时代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成就的内涵,理解改革开放“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五)家国情怀 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体会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脱贫攻坚、航天成就等中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树立“改革创新、担当奋斗”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经济领域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与农村发展,经济特区设立与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经济腾飞,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 2.社会与民生成就: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从温饱到小康)。 3.综合国力提升:科技创新(航天、高铁等)、国防建设、外交成就(入世、“一带一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 (二)教学难点 1.历史逻辑的把握: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逻辑,理解改革开放政策调整的渐进性与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智慧。 2.成就与经验的提炼:从具体成就中总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外开放”的经验,理解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 3.世界意义的解读:辩证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与世界的双重影响,理解“中国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借鉴价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身边的巨变”唤醒记忆,引发共鸣 展示两组对比素材:第一组是1970年代的生活场景(凭票购物的粮店、简陋的乡村土房、绿皮火车);第二组是当下的生活场景(超市货架、美丽乡村别墅、高铁与网购快递)。播放短视频《四十年·一瞬间》,浓缩改革开放以来的民生变迁。 教师设问:“从‘粮票时代’到‘网购自由’,从‘乡村土房’到‘宜居社区’,这些巨变的起点是什么?四十年间,中国如何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跨越?今天,我们共同探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历程。” (二)初读感知:梳理脉络,构建改革开放时空框架 活动设计:“改革开放时间轴”绘制 学生结合教材,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改革开放关键节点时间轴”,标注每个节点的核心事件与阶段特征,派代表展示,教师补充完善。 核心时间轴成果: 1.起步阶段(1978-1991年):①标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决策;②核心事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经济特区设立(1980年深圳等);③特征:“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试点到逐步推广。 2.深化阶段(1992-2011年):①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②核心事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