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1665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51711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延安,把你,追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024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第七单元 初读课文 诗人想要到延安追寻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全诗,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昔日 延安 茅屋 土炕 yán xī máo kànɡ dàn 一旦 明媚 mèi 后鼻音 (一)图片导入,走进延安 1.同学们,你们有谁到过延安旅游吗? 2.老师这里有几张延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简介延安:延安是陕西省北部的一个城市。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被称为“革命圣地”。) 3.补全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现代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追寻延安 1.诗人想要到延安追寻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全诗,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诗人想要到延安追寻什么。 2.学习本课字词。出示会认字:延 昔 茅 炕 旦 媚(点拨:“炕”是后鼻音) 3.诵读全诗,把握韵脚。 (1)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2)全诗押的是ang韵,基本上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 提示:①第三小节中本是“琳琅满目”,为了押韵改为“满目琳琅”。②现代诗不一定讲求押韵,但押韵的现代诗读起来更优美动听。 (3)教师引导:再读诗歌,根据韵脚读出韵律和节奏。 二、品读诗歌,追寻延安精神 1.说一说:诗人想要到延安追寻什么? 预设: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2.在这么多追寻的东西里,你觉得诗人真正追寻的核心是什么? 预设:延安精神。 3.合作探究:诗人在延安追寻着不同的事物,它们分别蕴藏着怎样的延安精神呢?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结合查阅的资料想一想。 (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2)展示交流。 4.教学预设: 交流1:第2小节。(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第2小节。 (2)出示拓展资料,深入理解。 ①“延河叮咚的流水”。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沿河边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讲“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②“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在这里写的。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③“南泥湾开荒的镢头”。1941年春,八路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野兽出没、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所以这里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播放歌曲《南泥湾》) ④“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杨家岭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小结:诗人追寻的不仅仅是叮咚的流水、梨花的清香、开荒的镢头、讲话的会场,更是革命先辈们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诗人追寻的是中国共产党,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延安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语气越来越强烈,心情越来越激动,语调越来越高昂。 交流2:第3-4小节。(课件出示) (1)读一读第3小节,说说体会和发现。 预设:“高楼大厦”“家用电器”代表着现代化;“雨后春笋”是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满目琳琅”是指美好的东西很多;“破旧的茅屋”代表贫困的生活条件,“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的是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这里就形成了鲜明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