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2946

山东省青岛市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2379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检测,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语文 2025.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何认识中华文明?其核心可以归纳为“三要三本”:“道德、知识、礼仪”,谓之“三要”;道 德为成人之本、知识为立身之本、礼仪为治世之本,谓之“三本”。而且,中国古人定义文明首先 就是个体的文明—有了文明的个体才能产生文明的群体,进而形成文明的社会。因此,在“三 要三本”中最根本的就是道德,特别是个体的道德。 中国人怎么给文明下定义?“文明”两个字中最关键的就是“文”,而“文”字的写法在甲骨文和 金文中像一个人正面站着,并特别画出了他的心。用道德来修养这颗心,这就是古人的文明观。 进一步讲,德的内涵是诚信。诚信思想的创造和产生,来源于观象授时。“我和时间从来没有约 定,但是它如期而至”,古人由此萌生了“至信如时”的观念,并且把诚信作为道德的核心内容来修 养自己,这就产生了文德,也就产生了文明, 文明概念的核心就是“文”,“文”强调修心,即文德,具有了文德就有了文明。按照这个 逻辑,文字本身反映的就是文明,那么中国文字出现的时间,直接关系到文明起源的年代,我们 去探讨追溯汉字的起源就非常有意义。在距今7000年的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我们找到了一件 完整刻写八组“五田文”文字的器物,这显示7000年前的柳林溪先民已经开始观测和想象天地宇 宙。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元一体,早期文明呈现夷夏东西的格局,至夏王朝建立,华夏先民使用 的汉字成为沟通天神而获得天命的正统文字。其后商灭夏,必须继续前朝的文字才能获得天命王 权。而后周灭商,也同样需要继承其文字。历代相延,从而使汉字在夏代就已确立的正统地位无 可动摇,传承至今。而传承文字也就传承了文化,这就是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没有中断的重要原 因之一 (摘编自冯时《探源溯流:从文字起源认识中华文明》) 材料二: 中华文明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就是连续性)我们的文明为什么会如此生生不息、历久弥断?其 中原因多种多样,但汉字是不容忽视的核心因青之一。汉字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字体系中,作为 古老自源的表意文字系统,只有汉字沿用至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突出表现在汉字的延续性上, 汉字超越了传统与现代的永限,一直使用至今。 高三语文议题第1页(共8页)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25.11 一、阅读(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 分)B 2.(3 分)A 3.(3 分)C 4.(4 分)①举例论证,论据典型:甲骨文记录商代祭祀、战争、农业等社会生活细节,金文记载周 代经济、政治等多领域内容;甲骨文、金文属同一个文字系统,能突破时代局限,完整记录中华文明。 ② 对比论证,论证有力:通过甲骨文、金文与表音文字功能的对比,凸显历朝历代均用同一个文字系统,中 华文明历史记载从未间断,有力论证其观点。 5.(6 分)①汉字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延续的实证。材料一提到,汉字的起源直接关系到文明起源的年 代;材料二进一步强调,汉字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核心因素。 ②汉字具有超语言功能,促进文化认同与统一。材料二指出,汉字通过表意为基础的编码方式记录语言, 使其能够超越方言和时代差异。 ③汉字是历史文化记录的载体。材料一提到,传承文字也就传承了文化;材料二强调,汉字完整记录了 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