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3269

2.2 地球的运动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27093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球,运动学,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 学会运用模型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 能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重点: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 2. 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会运用模型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见教材第34页) 问题:归纳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项目 公转 概念 地球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 太阳 的转动 方向 自西向东 (与自转方向一致) 周期 一年 重要特征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66.5° 的夹角,其北端始终指向 北极星 附近 能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见教材34~35页) 地理课上,北京某学校的同学们利用橙子、竹签、摘掉灯罩的台灯等演示地球公转现象,探究地球公转的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同学们用橙子代表地球,在橙子上画出赤道大致所在的位置,把竹签穿过橙子的中心,用竹签代表地轴。 图1 问题1:拉上窗帘,使室内变暗后,打开台灯,台灯代表 太阳 。举起橙子,竹签与桌面应始终保持约 66.5° 的夹角。 问题2:手持橙子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时应该注意:①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②以光源为中心沿 逆 时针方向移动“地球”。 问题3:对照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二分二至日(北半球)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图2 答:春分—赤道、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问题4:阅读教材,填写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 (1)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 昼夜长短 变化;在地球南、北极圈以内产生的 极昼 和 极夜 现象,都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 (2)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辐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 中纬度 地区,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问题5: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昼夜长短是怎样变化的?填写下图。 ① 长 、② 短 、③ 短 、④ 长 、⑤ 短 、⑥ 长 、⑦ 短 、⑧ 长 、⑨ 短 、⑩ 长 、 长 、 短 。 问题6:当“地球”公转到图1中A位置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为 昼短夜长 。 问题7:举例说明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如:四季变化对农业、旅游业、服饰等有较大影响;昼夜长短变化对上班上学时间、作息等有较大影响。 【归纳】昼夜长短八字诀: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点北北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现象。 点南南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现象。 知识点 地球的公转 1. 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由于( C ) A. 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 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解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只是人们的视觉现象,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的。 2. 了解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后,小明和小强认为它们相同点是( B ) A. 运动周期 B. 运动方向 C. 产生现象 D. 绕转中心 解析: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右面是小明制作的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支架顶部的十字框架代表太阳光线)。读图,完成3~4题。 3. 按照图中方向移动地球仪,使其绕“太阳”一周,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 ) A. 23.5°S~23.5°N         B. 66.5°S~66.5°N C. 23.5°S~0°        D. 始终直射赤道 4. 为了保证演示成功,小明总结出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正确的有( B ) ①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