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文主题: 感受艺术之美 这个单元, 我们要开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朋友 知音 伯牙鼓琴 统编六上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 俞伯牙,晋国上大夫,精通琴艺,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楚国老百姓,相传是一个打柴的樵夫。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 少选 汤汤乎 复为鼓琴者 zhōng shǎo shāng wèi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相传伯牙是晋国琴师,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一次,他来到楚国,在汉阳江边抚琴而弹。一个打柴的樵夫正好路过,驻足而听。 伯牙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酣畅、淋漓。他心里所思所想,仿佛全都通过他的手指,传递到了琴弦上……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听着伯牙弹奏的琴音, 锺子期仿佛看见了_____ 听着伯牙弹奏的琴音, 锺子期仿佛又看见了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志在_____,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乎若_____。” 明月 清风 杨柳 芳草 …… 方伯牙鼓琴 而志在_____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 徐徐乎若清风 清风 方伯牙鼓琴 而志在_____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 皑皑乎若白雪 白雪 方伯牙鼓琴 而志在_____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 皎皎乎若明月 明月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 为什么不写明月、清风、杨柳、芳草呢? 伯牙鼓琴,志在太山,因为他喜欢山的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因为他喜欢水的_____ 高大、雄伟、沉稳、品格…… 纯净、活泼、浩大、智慧…… 孔子《论语》曰: 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 有智慧的人,会像水一样纯净活泼、滋润万物、淡泊名利…… 有仁义的人,会像山一样雄伟沉稳、包容万物、胸有大志……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 带着感悟朗读语句。 得遇知音,伯牙欣喜若狂。他即命书童焚香、燃烛, 与锺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相会。 然而世事难料。第二年中秋时节, 伯牙如约而至,却惊闻噩耗…… 锺子期死(病故)。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啊,_____ 伯牙、钟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国古诗也常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