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5: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方法技巧 核心技巧:先认清6大常考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再掌握“判断方法+作用+运用场景”,答题/写作都能精准用对。 一、六大常考修辞手法(判断+作用+例句) 1. 比喻(打比方) 判断要点: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像、好像、仿佛、宛如等)”,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但有相似点的事物。 作用:让描述更生动、形象,容易理解。 例句: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本体:月亮;喻体:小船;相似点:形状弯) 2. 拟人(把物当人写) 判断要点:给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动作、情感、语言等。 作用:让事物更鲜活,有感染力,表达更亲切。 例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脑袋。(“探脑袋”是人的动作,赋予小草人的情态) 3. 排比(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 判断要点:3个及以上句子,结构相同/相似,意思相关联,语气一致(常用“有的……有的……有的……”“时而……时而……时而……”等句式)。 作用:增强气势,突出重点,让语言更有节奏感。 例句: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打篮球,操场上热闹极了。 4. 夸张(故意放大/缩小事物特点) 判断要点:为了突出事物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事实(现实中不可能发生)。 作用:强调特点,增强表达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例句: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夸大“饿”的程度) 5. 反问(无疑而问,答案在问句里) 判断要点:用疑问语气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不用回答,答案自明(常用“难道、怎么”等词,句末用问号)。 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答案: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6. 设问(自问自答) 判断要点:先提出问题,再自己给出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突出重点。 例句: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敢于面对困难、不退缩的人,才是真正的勇敢。 二、运用与答题技巧 1. 写作运用:针对性选择 想让事物生动:用比喻、拟人(比如写景物、动物时)。 想增强气势:用排比(比如写抒情、议论的段落,或开头结尾)。 想突出特点:用夸张、反问(比如强调情感、观点时)。 想引发思考:用设问(比如文章开头引出主题,或段落中过渡)。 2. 答题技巧(阅读题常用) 第一步:判断修辞(对照上面的“判断要点”,避免混淆,比如比喻和拟人区分:比喻是“像什么”,拟人是“做什么人做的事”)。 第二步:答作用(结合句子内容,不说空话,比如“这句话用了拟人修辞,把小鸟当成人来写,生动写出了小鸟的活泼,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B.车厢里很安静,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C.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 D.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撕破了。 2.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长宣布运动会开始,操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夸张)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C.泉泉小声问道:“我该怎么跟妈妈解释呢?”(反问) D.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比喻和排比) 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亲吻着西山时,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拟人) B.重庆山水之城的风光难道不值得我们喜爱吗?(反问) C.这里四季如画: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季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丽多彩,冬日冰雪晶莹剔透。(排比) D.我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好像已经嗅到了白面馒头的香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