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0:现代文阅读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方法技巧 六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核心是“带着问题读文本、抓关键信息答准题”,掌握“读文-审题-答题”三步法,再针对性突破常考题型,就能稳拿分。 一、基础步骤:读文有方法,信息不遗漏 1. 第一遍:快速通读,知大意 - 目标:弄清文章主要内容(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中心思想(表达的情感/道理)。 - 技巧:不用逐字细扣,重点看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每段首句(中心句常在此),标记段落序号。 2. 第二遍:带着问题读,找依据 - 目标:针对题干,从原文中找答题线索。 - 技巧:① 读题干时圈关键词(如“原因”“特点”“情感”“作用”);② 回原文定位相关段落,用横线画出与问题相关的句子(标注“题1”“题2”对应);③ 重点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修辞句(常是答题关键点)。 二、核心技巧:按题型答题,模板直接用 1. 概括内容题(最基础) - 提问方式:“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某段的主要内容” - 答题模板:人+事(起因+经过+结果),简洁不啰嗦。 - 示例:《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部分→ 闰土在雪天里,用竹匾、短棒、秕谷做工具,巧妙捕捉鸟儿的事。 2. 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高频考) - 提问方式:“联系上下文,解释‘XX’词语的意思”“谈谈你对‘XX句子’的理解” - 答题技巧: - 词语:① 先找本义;② 结合上下文找语境义(如“饱经风霜”,先释“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再结合原文说“文中指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可见他生活很艰辛”);③ 用“近义词替换”“拆分组词”辅助(如“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 句子:① 抓关键词(修辞词、情感词);② 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先说明手法,再讲效果);③ 联系中心(句子表达的情感/道理,贴合文章主旨)。 - 示例:“月光下的草地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运用比喻,把草地比作银色海洋,生动写出月光下草地广阔、洁白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3. 人物形象分析题(记叙文重点) - 提问方式:“文中的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事例说明” - 答题模板:性格特点(2-3个,如善良、勇敢、细心)+ 原文事例(谁做了什么事)。 - 技巧: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中提炼特点,事例要简洁,不摘抄整段。 - 示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 是一个关爱他人、幽默风趣的人。他关心车夫的伤势,亲自为车夫包扎;用“碰壁”幽默回应侄女的疑问,体现对黑暗社会的讽刺。 4. 环境描写作用题 - 提问方式:“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答题角度(选2-3个贴合的):① 交代时间、地点、背景;② 渲染气氛(如凄凉、欢快);③ 烘托人物心情(如悲伤、兴奋);④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 示例:“窗外狂风大作,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上”→ 交代了当时的天气背景,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焦急等待的心情,为下文他冒雨出门做铺垫。 5. 中心思想/情感题(必考题) - 提问方式:“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答题模板:① 写人/记事文:表达了作者对XX(人物/事物)的XX情感(喜爱、敬佩、怀念等);② 说明文:说明XX事物的XX特点,让读者了解XX知识;③ 议论文:告诉我们XX道理(如坚持、诚信的重要性)。 - 技巧:优先找开头/结尾的抒情句、议论句,结合全文事例提炼,不脱离文本空谈。 6. 表达技巧/作用题(拓展分) - 提问方式:“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答题模板: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效果(生动形象、增强气势等)+ 内容(写出了事物的XX特点)+ 情感(表达了XX情感)。 - 常考手法效果:① 比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