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7:诗词曲鉴赏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方法技巧 一、基础鉴赏四步法(先会读,再懂意) 1. 读通读顺,把握节奏 技巧:古诗要注意停顿(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读出自然节奏;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查注音,确保读音准确(如“曲项向天歌”的“曲”读qū,不读qǔ)。 作用:读熟后能快速进入诗词的意境,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 联想画面,还原场景 核心:把诗句翻译成“动态画面”,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广阔的沙漠里,炊烟笔直地升起,长长的河流尽头,夕阳圆圆的挂在天边”。 方法:抓住诗中的“景物词”(山、水、花、月、风)和“动作词”(飞、流、落、吹),在脑海里“画出来”。 3. 分析情感,找关键词 关键:通过“情感词”“语气词”判断作者心情,比如“愁”“喜”“忆”“怜”(如“独怜幽草涧边生”的“怜”是“喜爱”)。 常见情感:赞美景色(如《望庐山瀑布》)、思念亲人(如《静夜思》)、送别朋友(如《送元二使安西》)、热爱生活(如《村居》)。 4. 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技巧:把诗词场景和自己的经历结合,比如读“春风又绿江南岸”,联想春天到公园看到的嫩绿草木;读“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忆过节时想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二、不同体裁小技巧(诗、词、曲各有侧重) 1. 古诗(唐诗、宋诗为主) 关注“意象”:特定景物常对应固定情感(如“明月=思乡”“柳=送别”“秋=萧瑟”)。 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登高”是重阳节习俗,结合“忆”字,就能懂作者的思乡情。 2. 词(如宋词) 注意“题目+词牌名”:词牌名是曲调(如《清平乐·村居》的“清平乐”是词牌,“村居”是题目,重点看题目抓核心)。 特点:语言更灵动,多写生活场景或细腻情感(如《清平乐·村居》描绘的农家生活,充满童趣)。 3. 曲(如元曲) 风格更通俗:像“大白话写诗”,常带幽默或感慨(如《天净沙·秋思》用简单景物组合,写游子的孤独)。 技巧:抓住“白描句”(无华丽修饰,直接写景物/动作),体会直白又深刻的情感。 真题演练 诗词曲鉴赏(一) 望岳① 杜甫 岱宗②四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③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④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望岳: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钟:赋予,集中。④决:裂开。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在横线上写出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的诗句。 。 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诗词曲鉴赏(二) 题西林壁 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5.将古诗填写完整。 6.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人从 、 的不同角度,在 的不同位置看 ,见到了不同的景象,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7.俗话说:“当局者迷。”哪句诗说明了这个道理?请写下来。 诗词曲鉴赏(三)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①,郡亭②枕上看潮头③。何日更重游?【注释】①桂子:桂花。②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③潮头:钱塘入海处。 8.作者认为江南最值得追忆的地方是 ,词中描写的季节是 。 9.词中描写了两个画面,分别是什么?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诗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