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5:修辞手法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方法技巧 五年级修辞手法核心是“识别特征+理解作用+灵活运用”,重点掌握6种常用修辞,就能应对阅读赏析和写作表达。 一、六种常用修辞手法(特征+作用+例句) 1. 比喻 特征: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甲(本体+喻体+比喻词),比喻词常为“像、好像、仿佛、宛如、是、成了”。 作用:让描写更生动、形象,易理解。 例句:“平静的湖面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本体:湖面;喻体:镜子) 2. 拟人 特征:把动植物、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情感或语言。 作用:赋予事物生命力,表达更活泼、亲切。 例句:“小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唱歌”是人的动作,赋予小鸟人格化特征) 3. 排比 特征:把3个及以上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 作用:增强语气,突出重点,节奏鲜明。 (3)例句:“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跑步,有的踢毽子。” 4. 夸张 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态、特征、数量等,突出事物本质。 作用:强调情感,引发联想,更有感染力。 例句:“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夸大“饿”的程度) 5. 反问 特征: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藏在句子里,不用回答。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说服力。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实际意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6. 设问 特征:先提出问题,再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衔接上下文。 例句:“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家人平安相伴。” 二、核心考点与辨析技巧 1. 识别修辞:根据特征判断(如看到“像、仿佛”优先想比喻;看到“人化动作”优先想拟人)。 2. 区分易混修辞: 比喻vs拟人:比喻有“喻体”,拟人没有(如“月亮像圆盘”是比喻,“月亮笑眯眯”是拟人)。 反问vs设问:反问不用回答,设问必须自问自答。 3. 赏析作用:结合句子语境,从“生动形象、增强语气、引发思考”等角度作答。 4. 写作运用:描写事物时用比喻/拟人让内容鲜活,表达观点时用排比/反问加强力度。 真题演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珍珠鸟的爪子没有鹰的健壮,却看起来小巧、灵气,非常可爱。 B.在所有的动物中,我发现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只有马的身材是最匀称的。 C.松树不像花朵把自己的艳丽献给人们,只是在单调的寒冬为人们送去一点绿意。 D.白杨树是一种普通常见的树,只要有土就能生长,不用人悉心照料,就能挺拔向上。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全年,整个村庄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夸张) B.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比喻) C.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比喻) D.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夸张) 3.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反问、比喻) B.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比喻、排比) C.是谁唤醒了大地?除了美丽的春姑娘,还能有谁?(设问、反问、拟人)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拟人、夸张) 4.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B.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C.桂花盛开的时候,真是香飘十里。 D.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5.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是一个青艳艳的像宝玉一样的田螺。(比喻) B.此时正是人间四月天,可爱的樱花在风中舞蹈,花香飘逸。(拟人)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夸张) D.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